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加强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提高公司整体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能源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能源的数量标准。能源消耗定额是能源利用率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2章 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审查与审批
第3条 本公司的能源消耗定额由动力设备部组织,并会同生产管理部、工艺技术部等共同制定。
第4条 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时,应遵循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通过实际测算、适当的科学分析和精确的核算,力求达到“快、准、全、好”的标准。
1.“快”,即制定的定额迅速及时,对生产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2.“准”,依靠长期的定额资料积累,经常了解分析生产情况,使能源消耗定额准确。
3.“全”,即完整齐全,各生产环节、生产车间各生产工序、各类产品均应制定完整的能源消耗定额。
4.“好”,即定额指标既积极又可靠,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对能源单耗尚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部门,要从严核定定额,以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第5条 能源消耗定额的主要内容及其制定
本公司生产区主要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煤、油、水、电、气等燃料及动力性能源。
1.制定燃料消耗定额
燃料消耗定额,即根据煤、油的使用情况,分两类制定。
(1)工艺用燃料消耗定额,一般按产品(或零部件、毛坏)的重量来计算燃料的消耗定额,如以生产一吨的钢材、铸件会耗多少油、煤为标准来制定。
(2)动力用燃料消耗定额,一般以发一度电或生产一吨蒸汽、一立方米压缩空气等会耗多少水、煤为标准来制定,常以标准燃料使用量来计算。在每千克标准燃料发热量为7 000卡的情况下,则可将燃料使用量折合成标准燃料使用量,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2.制定动力消耗定额
通常按其用途分别制定动力消耗定额,举例如下。
(1)对于带动机器设备运转的动力,一般先按实际性能、开动马力计算动力消耗量(如下表所示),再核算加工每种产品所耗用的机器台时数,两者相乘后,将得到生产单位产品时该机器所耗的动力。
(2)对于用在生产工艺过程的动力,如冶炼所消耗的电力、蒸汽等动力,则可直接按单位产品来确定。
表4-23 机器设备性能及动力消耗计算表
机器名称
(中文)
(英文)
制造厂商
原厂编号
机器规格与性能
1.最大机速
2.使用机速
3.材料规范
4.最高产量
5.正常产量
6.机器尺寸
动力消耗量
1.电力
2.压缩空气
图 纸
审核人: 填表人:
第6条 能源消耗定额草案制定后,经员工讨论和有关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7条 动力设备部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应逐项逐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表所列的九个方面;经审查后,能源消耗定额须报主管领导审批,其审批标准如下表所示。
能源消耗定额审查内容与审批标准列表
能源消耗定额审查内容
能源消耗定额审批标准
1.审查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工作报告的说明
2.审查是否符合国家当前有关能源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审查能源消耗定额的生产作业项目
4.审查重点项目的变化情况和原因
5.与历年能源消耗的资料对比,分析是否符合能源消耗的规律性
6.审查制定过程中的计算依据,并验算能源消耗定额是否正确
7.审查是否积极采用了节能新技术
8.审查是否已采纳了员工讨论及各级审批过程中提出的正确意见
9.审查制定过程中拟订实现能源消耗定额措施的情况
1.定额必须先进、合理、准确
2.定额须达到本公司的历史水平或低于上年度的实际消耗水平
3.必须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并切实执行
4.必须实行按定额供能和按实际消耗严格考核
5.计量表具必须准确和齐备
第8条 经动力设备部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经公司相关部门及领导审查、审批后,应上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经审批后在公司范围内执行。
第3章 能源消耗定额的贯彻执行
第9条 经上述程序审查、批准颁发的能源消耗定额,企业各部门都要贯彻执行,能源供应、成本核算等事项都应按定能源消耗额办理。
第10条 动力设备部按照核定的能源消耗定额和生产任务核实供应,各生产车间均要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档案。
第11条 动力设备部应与生产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能源定额供应制度、消耗定额分级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以能源定额管理生产、指导生产、监督生产,以便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
第12条 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应配合动力设备部做好能源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从能源进厂、转换、分配到最终消耗为止,各个环节都应有健全的原始记录,记载各种能源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使用情况和消耗情况。
第4章 能源消耗定额的检查分析
第13条 能源消耗定额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分析,目的如下。
1.了解能源消耗定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2.及时发现定额在执行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找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能源消耗定额,使其更加符合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
第14条 检查方法采取统计分析和实际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