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优良法治环境
深入推进“法治xx区”建设
——201x年度“法治xx区”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法治xx区”建设工作在市委政法委和“法治xx”建设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工作目标,坚持强基固本、整合优化、重点突破的法治建设思路,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组织领导,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严格司法公正和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实现了xx区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一、进一步筑牢责任意识,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1、夯实法治主体责任。区党委、政府将法治xx区建设纳入全区十三五规划常抓不懈,成立了由区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区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xx区”建设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法治“1+5+N”工作模式,坚持将法治xx区建设与工业经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及时下发了2017年度法治xx区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具体任务、责任单位及要求,层层细化责任落实。
2、建立法治联动机制。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为推动法治工作,我们将区法治办和区综治办合署办公,统筹工作经费,整合人员力量,加强日常协作,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创建合力。通过发挥职能合力优势,将法治工作与综治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努力构建起“围绕综治搞法治,搞好法治促综治”的工作格局。
3、健全法治考核体系。按照全市法治建设绩效考核办法,结合xx区实际,不断修订完善xx区法治建设绩效考核方案,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xx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纪委、组织部门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和领导干部任前征求法治部门意见制度,形成法治建设绩效为领导干部评优提拔参考的“硬指标”。
二、进一步筑牢法治意识,提升依法执政能力
1、坚持依法执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完善xx区依法行政公示制度和报告制度,依托和联系组织和纪委部门,继续加强xx区党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坚持执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条例》以及重大决策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健全执法机关执法信息公开,落实权力清单,强化权力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2、坚持依法决策。按照依法行政要求,严格执行《xx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三重一大”事项末尾表态和“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实施办法》、《xx区党委、政府工作规则》等文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五个环节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建立和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的听取意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定制度、法律顾问制度,确保各项重大决策依法依规。
3、坚持权力监管。坚持“把纪律挺在规矩前面”,不断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和行政执法检查,实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罚缴分离制、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从抓住关键少数入手,年度组织领导干部聆听法律讲座,保持与区纪委、组织人事部门的对接联系,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人员的学习教育,对领导干部落实主体责任不力或严重违纪违规的一律严肃追责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权力环境。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公正文明执法
1、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全市简政放权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执法局,采取“政府授权、部门委托,互联网+便民服务”的方式,认真落实并发布了xx大类xx项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xx项投资项目鼓励清单、xx项重点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事项清单以及审批服务事项收费清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服务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的通知》、《xx区行政审批项目办件规则》和《xx区行政职权运转工作规则》等制度,相对集中了xxx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行政审批局)、一个部门管市场(市场监管局)、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执法局)”,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同时,xx区结合区情实际,整合优势资源,新成立了投资代办服务中心,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采取一窗式“受理+办结”的方式,坚持提前介入、容缺预审,为企业免费提供从立项、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的代办服务。
2、推进政务事务公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xx区工作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开展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带动xx区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司法行政事务公开。通过公示栏、触摸屏、查阅本、官方网站等形式,健全各种便民措施,推进了各类政府信息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行政机制。
3、坚持公正文明执法。xx区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依规实施征地拆迁、开展“三违”治理、强化城市管理和依法处置信访。一是法治宣传先行。广泛深入宣传《“城中村”改造搬迁补偿安置办法》、《城乡规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