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

240阅读 | 10收藏 | 1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1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2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3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4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5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6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7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8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9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10页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docx第1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三番五次在我心里 上传于:2024-07-04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 一、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_s. 2.光子说 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ν,其中h=6.63×10-34 J·s. 3.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hν=Ek+W0或Ek=hν-W0. (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eq \f(1,2)mv2. 知识点二: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13-2-1所示)  2.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3-2-2所示.  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知识点三: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eq \f(1,λ)=R(eq \f(1,22)-eq \f(1,n2))(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为量子数. 2.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点拨:易错提醒 (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数为N=Ceq \o\al(2,n)=eq \f(nn-1,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数最多为(n-1). (2)由能级图可知,由于电子的轨道半径不同,氢原子的能级不连续,这种现象叫能量量子化. 考点一:对光电效应的理解 1.光电效应的实质 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某个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其动能变大,当电子的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时,便飞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 2.极限频率的实质 光子的能量和频率有关,而金属中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个能量的最小值等于这种金属对应的逸出功,所以每种金属都有一定的极限频率. 3.对光电效应瞬时性的理解 光照射到金属上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不需要积累,吸收的能量立即转化为电子的能量,因此电子对光子的吸收十分迅速. 4.  INCLUDEPICTURE "C:\\Users\\20098\\Desktop\\(眭小小)高中知识点\\1011.TIF" \* MERGEFORMAT  图13-2-4 光电效应方程 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从金属表面逸出,其中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k=hν-W0.如图13-2-4所示. 5.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 (1)常见电路(如图13-2-5所示)  INCLUDEPICTURE "C:\\Users\\20098\\Desktop\\(眭小小)高中知识点\\1012.tif" \* MERGEFORMAT  图13-2-5 (2)两条线索 ①通过频率分析: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②通过光的强度分析: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3)常见概念辨析 eq \b\lc\{\rc\ (\a\vs4\al\co1(照射光\b\lc\{\rc\ (\a\vs4\al\co1(强度——决定着每秒钟光源发射的光子数,频率——决定着每个光子的能量ε=hν)),光电子\b\lc\{\rc\ (\a\vs4\al\co1(每秒钟逸出的光电子数——决定着光电,流的强度,光电子逸出后的最大初动能\f(1,2)mv\o\al(2,m))))) 规律总结: (1)光电子也是电子,光子的本质是光,注意两者的区别. (2)在发生光电效应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光电子都具有最大初动能,只有从金属表面直接发出的光电子初动能才最大. 考点二:氢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 1.氢原子的能级图 能级图如图13-2-6所示.  INCLUDEPICTURE "C:\\Users\\20098\\Desktop\\(眭小小)高中知识点\\1013.TIF" \* MERGEFORMAT  图13-2-6 2.能级图中相关量意义的说明 相关量 意义 能级图中的横线 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 横线左端的数字“1,2,3…” 表示量子数 横线右端的数字 “-13.6,-3.4…” 表示氢原子的能量 相邻横线间的距离 表示相邻的能量差,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量差越小,距离越小 带箭头的竖线 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的条件为hν=Em-En 3.关于光谱线条数的两点说明 (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为N=Ceq \o\al(2,n)=eq \f(nn-1,2). (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 二、核反应和核能 知识点一:天然放射现象和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3)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 ③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2.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分类 α衰变:eq \o\al(A,Z)X→eq \o\al(A-4,Z-2)Y+eq \o\al(4,2)He β衰变:eq \o\al(A,Z)X→eq \o\al( A,Z+1)Y+eq \o\al( 0,-1)e (3)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点拨:易错提醒 eq \a\vs4\al(  1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对个别或少数原子核,无半衰期可言.,2原子核衰变时质量数守恒,核反应过程前、后质量发生变化质量亏损而释放出核能.) 知识点二:核反应和核能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核力 核子间的作用力.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3.核能 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ΔE=Δmc2. 【考点解析:重点突破】 考点一:衰变和半衰期 1.原子核衰变规律 衰变类型 α衰变 β衰变 衰变方程 eq \o\al(A,Z)X→eq \o\al(A-4,Z-2)Y+eq \o\al(4,2)He AZX→eq \o\al( A,Z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