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不做教书匠》是我们老师的又一本必读书,作者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老师,读后很受启发。那我们的老师读后又有哪些体会、哪些认识呢?请细细看来!
HYPERLINK "http://blog.jysedu.com/batch.download.php?aid=961"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blog.jysedu.com/attachments/2008/12/1480_200812171055291lvT0.gif" \* MERGEFORMATINET
跪求,“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要原创!!急!
最佳答案
“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去接受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小起我现在的一帮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真是一副和谐的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许多作为教师作为青年应该有的。突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这个小孩我一点都不喜欢”,“真巴不得早点送走他们”云云。刚舒张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丢了教师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调,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永久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说实在的,我并不讨厌看书,但却实在讨厌看有关教育的书籍。除非写论文不得不查资料或学校逼着学习才无可奈何的会去翻几页。但拿了《不做教书匠》一书,不经意的翻着,不经意的看着,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弦,道出了大部分老师的心声。于是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的大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而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
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需要借口
——读《不做教书匠》反思
周 吉
“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翻开《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精谛。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而我为什么在这一行中的进步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
有句名言: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的确,许多教师不假思索就能拎出一箩筐的借口,我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家访回执调研结果不理想,分管校长找到了我们几位年轻教师谈话,而我们的借口是:身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再加上繁事琐碎的班主任工作,被压的透不过气来了,哪还有什么时间个个上门家访。再说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又不非得上门,还有电话与网络呢,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想想可称之为惭愧。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方法一: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以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习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分为(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方法二: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之充满乐趣。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做的开心,而结果呢,我们真的会很开心的完成这件事情。这正验证了实用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
还有一次,教导主任让我参加一个市级评优课,就说是锻炼锻炼,问是否愿意。我拒绝了。借口是:我现在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再加上班主任,太忙太累,下次吧,下次我不做班主任了,再多参加一些这类比赛。理由又似乎很充分。仔细想想却是可笑,班主任与参加评优课有什么关系,如下次还做班主任那是不是就还不参加这类比赛?忙、累那都是借口,这种借口,实际是一种忧虑、恐惧和自我意识的困难。而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忧虑和恐惧的呢?因为对自己没有把握,怕比赛出丑……而遭人取笑。如果任凭烦恼与恐惧占据我的心灵,恐怕始终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业务,那就完了。
渐渐地,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常常想,我该如何解决这个忧虑呢?方法一:保持热诚与积极的心态。我想我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一定能做完并做好,而且不断改善。因为智者不光是从他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更是从自己的失误中总结原因。方法二:阅读与反思。要增加自己的业务底气,只有慢慢积累,绝无它法。方法三:当我们忧虑或碰到困难时,第一反应不能再是逃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逐一渗透。(一)问自己,我担忧的是什么?(二)我能怎么办?并列举出所有可行措施(三)我决定怎么办?即选择你认为最适合或最熟练的方法。(四)立即着手行动。结果,真的很有效。
“不做教书匠”给我的触动很大,它让我领悟到:借口就是恶习,它会使你彻底平庸。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罗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着大树的残躯,它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14次;400多年来,无数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战胜了它们。但是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了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虫从里往外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它的元气,使它终于倒了下来。而借口,正像是这些小甲虫的咬噬——即使你曾经是一棵身经百战的大树。
HYPERLINK "http://blog.jysedu.com/batch.download.php?aid=961"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blog.jysedu.com/attachments/2008/12/1480_200812171055291lvT0.gif" \* MERGEFORMATINET
握紧你手中的麦穗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王晓红
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我是一个已工作18年的教师,我不敢信誓旦旦地说要把自己现在从事的 HYPERLINK "http://blog.jysedu.com/batch.download.php?aid=962" \t "_blank" 工作当作事业来干,但是我敢大声地向所有人保证:“我会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会本着“干一行爱一行“宗旨,尝试着做得更好。
“握紧你手中的麦穗”,假如你仔细琢磨是有些哲学道理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故事进行分析,得到的答案却是不同的。 首先问题的存在总是相对的。要看你如何去理解和解释。我们知道大与小,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等,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没有比较哪能知道大小、美丑呢?所以每个人都有权利进行必要的比较,然后进行删选。就像实验中这位哲学家的弟子们,他们有权利对麦田中的麦穗进行比较、筛选,然后再确定哪颗是最大的麦穗。若是你一开始就确定了它就是你最大的麦穗,那么后面的就无需再做任何努力与选择,只抱着它这颗最大的麦穗而早早放弃所有的追求,那他就失去了追求的过程,体会不到追求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艰辛后所得到的成功的乐趣,人生岂不失去了目标而碌碌无为?也许又有人说,早早的抱着那颗麦穗而放弃所有的追求和奋斗,这是容易满足而不求上进的类型,是虚度光阴的典型。
其次若是像故事中哲学家的这些弟子,他们为了寻求最大的一颗属于自己的麦穗而对麦田里的麦穗进行反复比较,踌躇不定,总是盼望着后面的比前面的更好、更有刺激性,那么你也将好高骛远而一事无成。我想他们的错误就是在于没有抓住到手的机会,没有把握好时间的限定,当他们发现该抓住点什么时,韶光已不在。最美好的时光、最佳的机遇,不经意地在你犹豫不决的指缝中溜走了,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余遗恨了。其实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多数人不珍惜自己现有手中的麦穗,想的、看的是别人手中的、旁边的、前边的、将来的,结果……。 所以,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既要抓住眼前的麦穗,也不要放弃后面的麦穗。在没有更大更好的麦穗时,你不仅要握紧手中现有的麦穗,还要不断地跟你后面发现的麦穗相比较,当发现有更好的麦穗时才能放弃你手中原有的。虽然看起来可能有点喜新厌旧、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感觉,但这难道不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吗?旧的不去新的怎么会来呢?人少了追求人生的价值那有何意义。有些事情是在不断比较、不断放弃中更新发展的。就拿工作来说,当没有发现更能适合你的工作时,你就要尽力做好现在的工作,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但如果发现有更适合你的或者你更感兴趣的工作,我想还是应该尝试去做,说不定后者可能就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通往成功的阶梯。
人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心中的目标。但在坚守自己那份目标的同时,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现在的角色,不管以后你的角色发生怎样的变更,你都要紧紧握住的手中的“麦穗”。我想,人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你身上的那份责任。
HYPERLINK "http://blog.jysedu.com/batch.download.php?aid=961"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blog.jysedu.com/attachments/2008/12/1480_200812171055291lvT0.gif" \* MERGEFORMATINET
不做教书匠 甘当育心人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孙黎菁
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中有这样一句话,使我沉吟良久:“一个教师,能否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换,将是教书匠和一名真正的教师之间的标志性的分水岭。”深思过后是震撼,在管老师眼里,只用手和脑工作的竟连教师都称不上!随之而是的是叩问自己,你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教师吗?
想着,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个鲜活的身影——他,小勇。他是我刚进朱棣文小学时教过的孩子,父母是外地来太打工者。而他,用我们这里的话,统称“外地囡”。在他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疑问:他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可课后作业能拖则拖;班中的活他抢着干,可自己身上总是灰头土脸,运气差时走过他身边还会闻到异味;他时而活泼好动,时而看似郁郁寡欢。
对付他“不做作业”这一顽疾,我软硬兼施不成,往往采用最后的杀手锏——留学,即放学后把他留下来补作业。记得那天,他补完了作业,天色已完全暗下来,他父母也没来。他平时好象是和姐姐一起坐校车走的,让他一个人回家,我不太放心。“我送你回家吧。”我随口说到。“不不不”他连摆双手推辞,学习不自觉的孩子一般是非常惧怕老师家访的。“你等我……”没想到,我去办公室取完包回来,这小鬼已不见踪影!
这么晚了,太不安全,我非逮着你不可。我疾步下楼,终于在校门外不远处把他截住。“上车!”我用勿庸质疑的的口吻命令道。他只得乖乖屈服,坐上了我摩托车的后座。路上街灯昏黄,后座上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我放慢了行驶的速度。他示意我送他去长春路,我笑了:“我没记错的话,你家是住在城北吧。”“孙老师,不是,校车只能送到长春路。我下车了,在路口等姐姐,姐姐六年级,可以骑自行车,我们再一起回家。”“哦。” 那你们俩每天都这样来去?”“嗯。”谈话间,车已到长春路,哪有他姐姐的人影!他倔强地要下车自己走回家,我哪能容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逞强。车继续往前,转弯来到了204国道,一路沿国道向北进发。“你家在哪里?”汽车站北面。”每次快到一个路口,我都问“要转弯吗”?他都回答“不要”或“还没到”。我就索性不问,任由他指路。也不知开了多久,终于,在一条细石铺成的小路前,他示意我停下:“这里右转就到了。孙老师,我家就在那里,我可以自己走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排简陋的租住屋外,架着的几口大缸内正冒着烟,空中飘散着我熟悉的味道……这次,我没有拒绝他,为了那一丝不忍,不忍见他父母为了我的到来而打他,也为了我那饥肠辘辘的肚子。“孙老师,再见。”他很有礼貌地注视着我,这是我不曾看到过的目光,不管是出于感激,或是为返程的老师而担心,总之,在那个凉夜,让我倍感温暖。
“奇怪”的是,从那以后,虽说没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却改变了不少,尤其是作业拖欠情况比以前改善许多。我也因此没有再送过他回家。我也知道了他拖拉作业是由于要帮父母打打下手,知道了他身上异味的来由,知道了他们姐弟俩每天骑一辆车,花近一节课的时间,只为到当时还不怎么闻名的朱棣文小学读书,做我的学生……在我心里,我原谅了他的许许多多,也许他也能感觉到,以心换心,而用发奋来回报老师吧。
“电视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教育;网络出现的时候,有人说它将取代教育,可事实证明了一切。”我想,在他们的眼里,必定看到了许多教师的工作是机械的。每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它们无法取代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永远无法取代!
一个教师,只有时时触碰到学生柔软、温暖的心,才会感受到教育的神圣,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守护纯真的心灵,塑造纯洁的心灵,美化纯粹的心灵,享受心灵世界带来的教育的温润、教育的激荡和幸福。
HYPERLINK "http://blog.jysedu.com/batch.download.php?aid=961"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blog.jysedu.com/attachments/2008/12/1480_200812171055291lvT0.gif" \* MERGEFORMATINET
欣赏让教育无限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偶 尔
假期中翻阅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书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谈教育,让人感触颇深。
求知应该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而许多学生感到的是无限的苦难。关键的问题是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去启迪孩子的心灵。我们都学过《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其中的意思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升学的竞争让我们一心想让学生考出更好的成绩。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教师,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能的开发者。但是粗暴的教育只能让孩子在我们希望的路上越走越远。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教育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我们这里获得自信和尊严,自主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获得发展。
要唤起孩子的无限潜能,首先要让孩子找到一种感觉,一种好孩子的感觉。感觉对了,才会跟着感觉走,生命在好感觉中提升才会越走越顺。所以我们平时就要不断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好孩子的种子。
其次,要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抓住每个细节,让学生时时能有好孩子的体验。不要把孩子放在一起比,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个体,有所长也有所短,把一个孩子的短处与另一个孩子的长处比,比来比去,比掉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孩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其实类似的苗子我们身边常常可以看见,比如一个孩子上课不够专心,你点名批评了他,他有时会更不专心。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段:一位优秀的白人老师在给一个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那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了两个。”老师的鼓励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成功诱发动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不要吝啬给孩子的鼓励。
再次,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一个苹果挂得太高,孩子没有信心摘,因为他拼命跳也够不着。反之挂得低,孩子没有兴趣摘,因为唾手可得的东西没有吸引了,没有人会珍惜。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不同资质,给孩子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向前迈步。
让我们做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的欣赏者。我们要承认差异,但不是赞同差异,是允许孩子失败、预约失败、接受失败、享受失败,孩子就不会被失败绊倒。我们要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孩子自信,及时的扶孩子一把,孩子就能透过失败看到成功,透过黑暗看到光明。
让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HYPERLINK "http://blog.jysedu.com/batch.download.php?aid=961"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blog.jysedu.com/attachments/2008/12/1480_200812171055291lvT0.gif" \* MERGEFORMATINET
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夏蕴秋
教育的着落点是培育有尊严的人、公正的人、正义的人、自信的人、善的人、真的人、美的人。世界,说到底是因人的美好而美好,因人的眷恋而眷恋。
教育是朵带笑的花
人类拥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武器,那就是笑声。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创造了许多成果。我特别欣赏“不使微笑流于虚伪”的说法。这需要我们真诚地爱着教育,真诚地爱着学生,我们将心比心,把自己童年所痛恶的,从学生身上拿走。源于心底的微笑,将使我们的教育脉象失声共同幸福的美好境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某日,我班男孩小雨在放学时与其父母来办公室找我。当时,我正忙着排节目的事,但我还是很客气地招呼他们。他们欲言又止,我忙将他们请到舞蹈房,耐心地询问。两位家长将目光转向孩子,我忙鼓励小雨:“没关系,有什么事你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帮助你。”小雨说:“我在学校里不开心,同桌总要拧我的胳膊,可我不敢告诉老师。还有一位小朋友用脚踢我,我小便时很痛。”小雨的妈妈在旁说:我责怪了他几句,他竟然说:‘学校里同学打我,回家你还骂我。’我和他爸听了心里很难过。刚才,小雨在教室里一句话都不肯说,我正着急,现在见了你的面他愿意把事情讲清楚,看来小雨对你很信任。” 小雨的爸说:“同学间吵吵闹闹是正常的,但他压抑的心理不利于他的成长。”我点头表示赞同,心理暗自庆幸今日遇到了讲理的好家长。次日,我调整了一下座位,并找相关的同学进行了谈话。我时常微笑着询问小雨:这两天开心吗?是否需要老师帮忙?现在,小雨的脸灿烂多了。
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上天给每个人一份才能。那些看似没有才能的人,只是因为那份才能隐藏得深,隐藏在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里。教师,无疑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在才能的开发者。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敬爱的班主任夏老师:为什么同学们都不跟我好,请你帮我调查一下,特别是女同学们都对我有意见。我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压力很大。请你帮我一下,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上学期得到了特色进步奖,怎么我进步了反而人家不跟我好,请你帮我问问同学们。谢谢!”这是我班的一位男生小天给我的一封信。过后我同他聊了许久,我告诉他:首先,你得尊重别人,不能在人家不喜欢的情况下,紧盯着别人,跟到东,跟到西,甚至盯到卫生间的门口,这是很不礼貌的。平时,你要多帮助同学,为大家做好事,不要说别人的坏话,要多看到同学的优点,这样,同学们就会喜欢你了。小天激动地说:“原来你都知道啊。”过了几天,学校组织开家长会,放学了,而我正忙于其他的事,,小天到办公室催促我:快去黑板上写三个字:“家长会”,我用一粒巧克力奖励了他,他显得很开心。一天中午,他又来报告:小鹏说不饿,没去食堂吃中饭。我劝他多少吃一点,现在已带他去吃过了。我立即肯定了他的做法,他天真地说:“现在同学们喜欢我了吧”。“对,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你是一个细心的好孩子”
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HYPERLINK "http://blog.jysedu.com/batch.download.php?aid=961"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blog.jysedu.com/attachments/2008/12/1480_200812171055291lvT0.gif" \* MERGEFORMATINET
心灵的震撼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诸 立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做教师,当师范毕业踏上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的孩子,付出的永远多于回报。曾有一段时间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青年人初出茅庐,应该是满怀激情,汹涌澎湃地朝前冲去,不知自己为何会这样,或许看到工作的压力退却了,或许……缺少了一份执着的热情。
这次利用暑假读了《不做教书匠》,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部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波波涟漪,涤荡着我混沌的心灵。管校长的书中,向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八个建议:1、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2、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3、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4、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5、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6、做一个有奋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