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

283阅读 | 13收藏 | 9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1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2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3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4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5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6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7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8页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教师版).docx第9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9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温柔风骨 上传于:2024-05-28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天津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1题;共44分) 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C 【考点】夏商西周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特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属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而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③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三星堆文化带有强烈的异质特点,非常突出,容易辨认。    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 A. 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 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 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 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答案】 B 【考点】明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集日寡而旷多”及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等信息可知,鉴于该地集市不繁荣的现象,政府组织歌舞戏剧活动,结果集市繁荣,所以得出结: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B正确; A错误,起初集市也存在,只不过不繁荣; C错误,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意思; D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可知,文化活动带动了商业点的繁荣。 3.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 A. 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 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 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 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答案】 A 【考点】罗马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及“我生来就是”可知,人们获得公民的身份途径有所差异,A符合题意; 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强调的是指挥官和犹太人都获得了公民身份,但途径不同,犹太人生来就是,而指挥官花了很多钱购买的身份。 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体现的这一表现方式(    ) A. 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 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 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 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 A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所以人们开始最求财富,所以带有明显的当时生活环境的烙印,A正确; B错误,文艺复兴点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材料中没有体现; C错误,并没有附和宗教宣扬的道德观,宗教压抑人的天性,不主张人们追求财富; D错误,写意是中国文人画的绘画风格;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创作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特点。      5.“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 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 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 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前应该的议员和议席分配存在漏洞,所以导致贿选的现象屡见不鲜,说明民主制度尚待完善,D符合题意; A错误,光荣革命后即确定了议会的权利中心的地位; B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当时并没有实行普选制度; C错误,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的背景,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可知议员和议席分配的不合理使得改革成为必须。  6.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B. 社会主义制度己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 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D. 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答案】 D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可知: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切合当时中国革命的需求,所以吴玉章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见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D符合题意; A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个时候它的理论已经趋于成熟; BC错误,与材料意思相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先进的理论需要与当时的时代需求相适应,而材料中明确可以看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并不适应当时的时代要求。     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 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 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 B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湖北革命军”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为辛亥革命;而“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可以看出其具有明显的革命目标,即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故B正确; A错误,辛亥革命依靠的是新军,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社会的支持; D错误,“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以看出,并不是明确的反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的任务,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只针对满清政府。       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 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 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 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俄通过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从而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创造了机会,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苏俄政权的巩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苏俄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退出了一战,为新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      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 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 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 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 C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宣言出自1935年《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C符合题意; A错误,材料中宣言发表的时间为1935年,日本并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意愿,并没有反映出国民党的意愿; D错误,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国共关系逐渐由对抗变为合作。      10.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答案】 B 【考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土地改革已经开始,但还没有完成;“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可知即将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这次会议为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B正确; A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 C错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4年; D错误,中国八大召开于1956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新中国即将成立之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 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 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 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 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 A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可知:冷战格局下的军备竞赛使得美国一些企业因订单而发展,故A冷战与公司发展互相影响符合题意; B错误,与史实不相符; 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订单是否解决就业问题; D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加剧战争危险的问题,而且,冷战格局下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两极格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两极格局下的军备竞赛使得企业有所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7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候,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