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学生应知的民族服饰瑰宝——旗袍
文/丁惠军
【摘 要】旗袍,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服饰瑰宝,女性著之或妩媚或素雅,魅力尽显,可惜教材对此并无充分描述,而学生又兴趣极大,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尝试对旗袍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的丰富,一来呵护学生兴趣,延续其学习历史的热情,二来帮助学生了解并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 旗袍;演变;民族知识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必修二中对旗袍的唯一一次提及,但授课时学生却表现出极大兴趣,基于这一情况,笔者尝试着对旗袍历史知识作了如下一些丰富。
一、旗袍是什么?
首先,旗袍属于“袍服”——一种上下一体的服饰,而非上下两截。《辞海》定义:“旗袍原是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采用。经过不断改进,一般式样为:直领,右开大襟,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袖之分。”学界往往把上述释义中所说的“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称作“满清旗装”或“旗女之袍”,而把辛亥革命后“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称作“民国旗袍”。两者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