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道法主干核心知识汇总
一、党的领导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中国共产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8.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0.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青少年类
1.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4.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6.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充满激情,富有梦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国家关注青少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7.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8.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9.当代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青春期给予自我成长的机遇和青春时光的美好,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10.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须的能力。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
11.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12.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让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
三、人民类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4.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6.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7.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四、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类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2.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3.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我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国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6.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中国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7.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8.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9.开放的世界,需要具有开放意识的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平等、开放的意识,关注世界、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树立全球观念,开拓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友好交往的艺术;等等。
五、文化建设类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4.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8.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9.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中国女排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10.河南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渠首精神等。
1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六、科技教育创新类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驱动是国运所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7.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8.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9.创新的时代,国家更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1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11.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七、生态文明建设类
1.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5.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