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1.【答案】C
【解析】红细胞会吸水涨破的原因是由于水分子进入红细胞,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部的血红蛋白不能出膜,从而导致进入红细胞的水分子大于从红细胞中出去的水分子,最终吸水涨破。
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答案】B
【解析】在选项B里给出了具有催化功能的RNA,结合题干和图形,我们可以判定甲酶化学本质是RNA,乙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正确;D项中乙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功能改变必然对应结构改变,故D正确。
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3.【答案】B
【解析】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缺少镁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光反应减弱,同时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因此也会使得暗反应强度减弱。
4.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培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组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4.【答案】C
【解析】甲组在完全培养液中浸泡,表皮细胞会吸收完全培养液中的一些矿质元素,从而使得细胞液浓度升高;乙组在蒸馏水中浸泡,表皮细胞会吸水,使得细胞液浓度降低。甲与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差没有乙和蔗糖溶液的浓度差大,所以甲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低。而第二问题,比较具有迷惑性,水分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5.【答案】C
【解析】题干中给出了恐惧紧张,这是大脑皮层的反应,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产生了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显然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项正确;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A项正确;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D项正确;该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C项错误。
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6.【答案】A
【解析】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被称为染色体,一般所用的染料为醋酸洋红或者龙胆紫,所以A正确。脂肪用苏丹Ⅲ鉴定显橘黄色,与苏丹Ⅳ反应显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所以B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沉淀,C错。DNA与二苯胺发生显色反应显蓝色,与甲基绿发生显色反应显绿色。RNA与吡罗红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D错。
二、非选择题
29.(9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答案】⑴C3化合物(1分)
⑵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2分)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2分)
⑶ 高(1分) ⑷低(1分)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2分)
【解析】⑴从暗反应图解里知道,CO2浓度降低,C3化合物含量下降,符合A曲线。
⑵暗反应速率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C3化合物来源于CO2和C5化合物,且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所以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
当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 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短时间内积累。
⑶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新的平衡时,根据暗反应的特点,物质A(C3化合物)的浓度将比B(C5化合物)的高,因为C3化合物的去向不仅仅生成C5化合物,还有一部分生成(CH2O)
⑷CO2浓度为0.003%时,由于CO2浓度低时,暗反应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所以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低.
30.(10分)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胰岛细胞中_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30.【答案】⑴核糖体(1分)、内质网(1分)、高尔基体(1分) 含有 (1分)
⑵B(1分) 浆(2分) 记忆(2分) 特异性(1分)
【解析】⑴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进入内质网加工修饰,通过囊状小泡移动到高尔基体里折叠包装,通过分泌小泡运输到细胞膜处,分泌到细胞外。人的细胞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全套遗传物质,人体的胰岛细胞中含有蛋白A基因 。
⑵一次免疫,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答案】⑴捕食和竞争(2分) 寄生(2分)
⑵(4分)
⑶ 增加(2分) ⑷ 减弱 (2分)
【解析】⑴人与狐都吃羊,构成竞争关系,人吃狐属于捕食;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
⑵羊和野兔吃草,狐狸吃羊和野兔,人吃羊、野兔和狐狸。
⑶人登岛后,食用羊、野兔和狐狸,导致狐狸的食物减少,狐狸濒临灭绝;兔由于食物充足,天敌狐狸减少,所以泛滥,达到环境的容纳量,种内竞争强度增加。
⑷一般情况下,病毒有特定的寄主,被捕食者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