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1东京绿地系统规划演变历程索引1案例类型说明型2案例编号20100093关键词绿化园林景观规划历程4资料来源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规划编制单位东京都政府6编制时间1885年7资料整理魏彤春8制作时间2010年01月一东京绿地分类日本城市绿地规划的思想主要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欧美各国所形成的各项城市规划和绿地规划如美国的公园系统英国的田园城市德国的绿地规划等特别是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规划会议对日本城市规划和绿地规划产生了巨大影响1932年成立的东京绿地规划协会中对绿地进行了明确定义即所谓绿地就其本来目的说是空闲的土地即没有被宅地工商业用地频繁的交通用地等占用和覆盖并且具有永久性的土地空间包括大型公园小型公园娱乐道路联络道路墓园神社寺庙内用地山岳海滨广场河流动植物园学校附属原地等等从定义可知日本的绿地基本是广义绿地的概念虽然日本的城市绿地一直以广义绿地概念为主但其中也包含狭义的概念1940年都市计画法的修订首次将以娱乐休闲为目的公园作为城市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中同时也把以自然环境保护和防灾防卫为目的的空地作为城市设施一同纳入形成城市设施意义上的公园绿地而此处的绿地即为狭义的绿地1977年的绿色总体规划中综合运用二分法和三分法将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和其他绿地两大类1994年随着都市绿地保全法的修正将城市绿化推进计划与城市绿地规划相结合建立了新的绿地规划制度即绿色基本规划和都道府县广域绿地规划而两者规划中的分类体系是在1977年公共性和永久性的分类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而成新的分类体系首先是从城市建设和控制的角度分为设施绿地和控制性绿地两大类其中设施绿地是城市的公共设施根据法律依据可再划分为以都市公园法为依据的都市公园和无法律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2依据的都市公园以外绿地而都市公园以外绿地再根据设施的所属性质划分为公共设施绿地和民间设施绿地控制性绿地是指以自然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控制为目的的城市绿地所有绿地中的建设行为都是根据相关法律条例和协定进行控制与其土地的所属权无关综上所述日本城市绿地由于其概念上的广泛性其分类体系上囊括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的可供公共使用绿色空间但不包括私人内部使用的绿色空间与城市绿地分类相比其中公园绿地的分类思路相对比较明确1956年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一直延用至今当时的都市公园法规定都市公园由政府所有管理和设置包括住区基干公园市基干公园特殊公园广域公园休闲都市国营公园缓冲绿地都市绿地以及绿道二规划演变东京对城市绿地的保护与建设始于明治维新中期至今已发展一百年左右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即一以城市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初创期东京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最初出现在1885年的东京市区改正设计中根据该规划东京规划了11处大型公园45处小型公园总面积达41365公顷人均公园面积为47平方米由于财政等原因该规划仅建成一座综合性大型公园日比谷公园及清水谷公园白山公园等四处小型公园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成长东京市区改正设计己经不适应城市化的发展1919年颁布都市计画法引入了分区规划和土地区划整理制度其后的补充规定中确定了土地区划整理工作中必须保证3以上的用地为公园用地的规定1923年关东大地震使得日本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在作为城市复兴规划的帝都复兴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公园绿地配置的规划方案并得到了全面实施两年内在东京建设了四座大型公园和四十一座小型公园行道树滨河绿地和花园林荫道等欧美国家流行的绿色空间形式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建设受欧美绿地规划和广域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19321939年间成立了东京绿地协会首次编制了东京绿地规划该规划除了公园绿地之外还规划了环状绿带郊野公园等其它绿地形式其目的在于控制东京大都市的不断扩张是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3日本第一项涵盖范围较广的城市绿地专项规划此后日本的其它城市也纷纷制订了类似的规划为了确保该规划的实施1940年修订的都市计画法中决定将绿地作为新增的城市基础设施直接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内容二战后城市绿地规划复兴期二战后日本全国120个城市中分别开展了战后复兴事业计划此项计划具体包括了土地规划绿地建设区的确定确保10以上市区绿地面积以及城市绿地规划编制等项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城市中心区设置大型公园在道路和河流沿岸设置宽度为50至100米的带状绿地等规划内容1946年东京率先将城市规划中原有的军事用地全部改为城市绿地因此这一时期的新建公园主要特征为旧军事用地的公园化而随着经济的复苏东京的城市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控制建设的混乱局面引导东京都市圈城市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公园绿地规划和建设也要求相应的法律保障在此背景下于1954和1956年相续推出了土地区划整理法和都市公园法作为第一部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法令都市公园法明确规定了公园的管理主体和配置标准自1955年开始日本各大城市和县厅所在地都出现了急剧的城市化现象住宅地的大面积开发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导致农田和林地不断减少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面对这一环境恶化的事实1966年和1968年又相续诞生了古都保护法首都圈近郊绿地保护法和都市计画法新法等一系列限制开发的法律制度虽然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的现象并在开发区域内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城市绿地但在整体上未能形成有效的绿色网络和建成具有一定水准的公园在这种形势之下于1972年颁布自然环境保全法后建设省又立即推出了以保护开敞空间为目的的都市绿地保全法从而建立了绿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对开发行为的控制和引导东京于1977年起开始绿色总体规划确定了东京市域内绿地系统的网络组织结构对景观节点进行重点设计塑造新的城市地标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熟期八十年代初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日本社会逐步迈入了发展的成熟期面对社会结构的发展特别是低出生率和高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国民闲暇时间的增加等多种城市生活变化构筑安全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保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4护与创造具有活力魅力的绿色空间己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目标为此东京开始计划建立新绿地规划制度1994年东京根据建设省发布的绿色政策大纲特别是针对市町村编制的绿色基本规划由区级以下基层政府编制广域绿地规划该次规划首次将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纳入绿地保护内容之中为此后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政策奠定了基础由于东京土地资源的稀缺造成大型绿地系统难以建设所以对小型绿地系统特别是居住区内的绿地系统建设为八十年代后期东京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善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目标东京城市绿地发展的核心内容己不仅仅停留在人们感性认识上而是热岛效应的缓解温室气体的改善与循环型城市构造的实现等话题在第五次东京大都市圈战略规划中针对环境建设明确将东京都市圈地域范围内的山地丘陵河川海岸等自然资源与道路两旁的绿化公园等都市环境资源连成一体形成水与绿的骨骼塑造与环境共生的都市构造出于城市发展需求日本城市绿地的发展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其重要政策之一就是注重对城市绿地的保护2001年都市绿地保全法再次修正建立了绿地管理协调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2003年东京的城市战略研究中城市绿地保护事业首次被纳入社会资源整合范畴2004年都市绿地保全法第四次修正建立了城市绿地保护区制度和城市立体公园制度把城市绿地保护和屋顶绿化事业进一步常态化和制度化完善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三绿色东京规划从自然条件来讲东京拥有海河池泉等类形丰富的多样化水系资源且自然地貌使水资源富于动静缓急的变化东京旧称的江户即主要指东京为水网纵横之地域江河入海之门户东京的西部多摩山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形成了池泉湖泊错落的自然环境同时自北向南的隅田川荒川江户川自西向东的多摩川玉川上水神田川都穿过城区注入东京湾为城市营造了天然的亲水空间但东京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市中心很多河道被填埋成道路和建筑用地仅余的七条河流的河道被改造为混凝土槽丧失了河流的自然本性在战后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5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东京湾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工程使海水浴场渔业养殖场等自然生态及传统海洋产业和绿色休闲空间几乎丧失殆尽城市绿被率呈下滑趋势为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1977年创设绿色总体规划制度以后东京于1981年编制了东京绿色总体规划其后又结合都市绿地保全法的几次修订于1995对规划进行了调整基本形成了东京绿地建设的基本构架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东京城市发展从单极走向多极从集中走向有机疏散从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发展的模式走向了合作交流的网络城市模式绿地系统规划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2000年与城市规划同步编制了绿地系统规划绿色东京规划提出了50年后水网与绿网交织的特色城市东京的远景目标在此之后为了提高规划实施效率又先后出台了绿色新战略导则都市计画公园绿地的建设方针环境轴建设导则和一系列促进绿化建设的新制度通过规划的实施目前东京都的人均公园面积为65平方米人公园总数3294处图1东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图绿色东京规划主要是配合城市战略规划东京构想2000中提出的与环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而制定从绿色环境方面提出绿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构想蓝图和策略体系首先该规划提出了50年后东京的绿色构想蓝图以及水网与绿网交织的特色城市一东京的总体发展目标并从五个方面描绘了15年内东京所应形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6成的绿色环境即东京的绿地是保护城市环境保障城市安全创造东京魅力培育生物生存空间和构筑公众参与平台的绿地然后根据五个方向列出了具体的策略体系策略体系涉及的内容有保护城市环境根据相关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开展公共及民间设施的屋顶绿化以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通过大型公园城市主干道和主要河道两侧的绿化形成城市的绿色网络骨架充分利用生产绿地地区制度保护城市中数量不多的农田控制农田的减少利用都市农田营造城市地区特色充分利用绿地保全制度构筑官民一体的保护组织对城市近郊的山体林地进行多形式的保护恢复和利用并通过各种税收减免制度奖励绿地保护的行为保障城市安全首先根据绿地的避灾功能建立城市3公里防灾圈域的概念各防灾圈域内建设一个10公顷以上避灾公园其次针对250米内无近邻公园和街区公园的盲区提出今后公园建设的数量再次结合城市主要干道建设大型公园便于物质运输和储藏通过主干道两侧绿化连接各类避灾绿地构筑绿色避灾网络都市农田也是重要的避难场所根据绿化协议灾害发生时可随时利用身边农田利用绿地的蓄水功能通过混交林种植防止城市范围内的山体滑坡和坍塌实现国土保护创造东京魅力一方面通过具有乡土特色的行道树百年老树城市历史名园等历史自然资源共同营造地方的特色空间利用城市的水系台地丘陵等特殊地形地貌形成城市景观轴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绿色植被形成舒适休闲型的城市景观如海上公园的建设河流沿岸公园绿地的连接河流沿岸亲水空间的塑造中小型河流的水质的改善等培育生物的生存空间通过郊外丘陵地谷地的保护荒废杂木林的适当管理濒危生物种保护区的指定外来种侵入的防止等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公园学校办公楼等用地附近及临海部河流护岸等区域通过各种生态技术创造一些微型贴身的生物生息空间达到恢复生物栖息地的目的构筑公众参与平台通过建立绿地信托组织和绿地NPO组织培养各绿地公益活动人员建立绿色环境咨询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开展自然体验活动的民间组织形成开展多种市民活动的绿色基地在城市近郊设置青少年野外体验场所和儿童农业公园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制作过程通过自然环境体验培养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7儿童从小爱护生物和环境的心灵健全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图2东京城市绿化建设公众参与组织结构图其次为了进一步推动东京的城市建设实现水绿交融自然文化历史交织具有魅力和活力的特色城市东京都政府于2005年在绿色东京规划的基础上又编制了绿色新战略指引导则专门针对公共团体民间团体及个人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针以实现东京绿色环境建设指出明确的目标主要内容包括针对绿色东京规划提出的绿率指标进一步明确至2015年和2025年的建设目标并对公共及民间团体各自所有的绿地分别提出了建设标准表1东京都绿化建设目标一览表地域2000年现状值2015年目标值2025年目标值区部293236多摩地区80确保现状80确保现状80在确保绿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环境建设的质量特别是考虑场所和用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保护作为原风景自然植被杂木林和草地重点建设作为据点的绿块和作为轴线的绿廊先期形成区域的绿色骨架导则中不仅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还对公民携手推进绿化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给出范例导则指出公共性绿地的建设是形成城市绿色网络的重要基础特别是作为据点的公园绿地以及作为轴线的干道绿化主要设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8施绿化带和沿河绿化带由此可带动民间团体和个人的绿化行为而占据城市二分之一土地的民间设施在城市绿化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现有设施的绿化屋顶绿化和都市农田可以为城市创造多样的绿色空间丰富和充实城市的绿色网络图3东京各区绿地面积图四东京公园绿地建设方针与民设公园制度2000年绿色东京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共计10600公顷其中42己建设完毕并开始供大众使用34属于河流水面和神社寺庙等地虽然未作为公园提供使用但可以不再进行建设剩余的24是规划公园绿地需要进一步论证2006年编制的都市计画公园绿地的建设方针是基于绿色新战略指引导则中确定的绿块和绿廊针对城市规划的公园和绿地提出未来10年的重点建设内容方针要求根据公园的功能逐一进行评价首先确定重点建设的公园绿地再在重点建设的公园绿地范围内通过继续评价再次确定优先建设区域和非优先建设区域对于优先建设区域可以通过土地区画整理平法和街区再开发事业实现公园绿地的建设而暂时被确定为非优先建设区域可以放宽建筑建设的层数限制若是涉及民间的绿地和开放空间则通过新创设的民规划科技信息中心PSTIC20100099设公园制度鼓励个人或民间团体建设公园民设公园制度是2006年东京都政府为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尽早完成己规划城市公园的建设而独创的一种新制度该制度明确了城市公园建设中都政府和民间的各自作用政府为鼓励民间行为可以放缓限制允许城市规划公园用地内建设住宅并提供相关费用减免政策而民间则保证一定规模的土地对外开放保证灾害发生时公园的无偿使用保证35年的连续管理和相关管理费用由于受东京都政府财政收入的限制24的规划公园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建设很难在未来十年完成再加上一半以上为私有土地的现实状况因此依靠民间力量建设公园是十分现实而有效的途径五环境轴建设导则与城市绿色网络2007年编制的环境轴建设导则主要为实现绿色东京规划中提出水绿交织形成回廊的建设构想作为绿色新战略导则的延续针对绿色空间网络中承担连接功能的环境轴而制定的行动方针主要与上述方针配套执行该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环境轴的建设构想主要强调城市干道河流两侧的绿化带建设以及沿道设施的绿化建设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绿色环境轴对于环境轴的形成强调公共与民间的通力协作提出了各自的建设任务和要求根据各道路和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明确各环境轴对于环境保护游憩景观和防灾上的不同功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例如同样为道路环境轴若确定为游憩功能那么道路建设时必须满足步行者使用上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若确定为景观功能那么建设时则多考虑行道树电缆线等附属物的景观效果以及景观资源的保护即不同功能的环境轴其空间处置措施的差异性环境轴的建设必须结合周边其他城市设施的绿化建设形成地区一体化的绿色网络将环境轴的建设纳入地区规划围绕三个主题确定了15个示范地区先期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