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片: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学习,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深受其老师、后为辛亥革命烈士白雅雨的影响,“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后,因愤恨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统治,于1913年冬,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并担任总会的文牍干事,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篇慷慨激昂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对国内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1916年5月,他提前中止了学业,怀着“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激情,为创造一个新的“青春之中华”的事业,启程回国,到了上海。
同年7月,卖国贼袁世凯死后不久,李大钊应汤化龙、孙洪伊的邀请,到北京办报,担任《晨钟报》的总编辑。他在报上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