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高等教育形式与结构的完善。
精英化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
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与产业结构一致。
19世纪初高等学校出现的新职能是发展科学。
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论。
专业是属于教育学范畴的概念。
学科水平这一指标常用来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
具有自行修订教学计划权力的是各级各类高校。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包括:教学相长、教学科研互动、教学的发展性。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学导式教学法。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把某门学科的理论、思想、概念和方法运用到领一门学科问题的研究中,这种科研选题的方法称为移植法。
“专业发展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形成了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
我国的校务委员会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
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是高等教育思想现代化。
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观念文化层。
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教学原则,使大学具有了科学研究的职能。
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按照学科逻辑、社会要求、人的特征的某一方面发展的需要而构建的培养目标是单向度目标。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
在高校教师的诸多角色中,理想角色要求包括:学生心灵的导师、学生发展的楷模、人类文化发展的推动者。
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的教育方法叫问题教学法。
高等学校除了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外,还必须开展应用研究。
高校直接提供技术性人才培养服务,称为教学服务。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校长通常也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负有对学校全面管理的职责。
董事会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实施过的领导体制。
我国的“三级学位制”包括:学士、硕士、博士。
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以“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我国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的法律是教师法。
大学校园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又是一个文化环境。
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大众化阶段。
宏观层次的高等教育思想包括:本质观、价值观、功能观。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理想的师生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服从。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重心应发在院系层级。
大学生走进社会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
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
高等教育从劳动过程的特征来看,具有复杂精神性。
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在高等学校“三大职能”中培养人才是最根本的职能,离开了这一职能,高等学校就不复存在。
高等学校学科是关于某一特定知识体系中,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某种规范,是一个学术的共同体。
常用的科研选题的方法有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以及问题法,即通常说的到市场、企业中去跑项目、找课题的方法。
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主要模式包括都市大学模式和专业发展学校模式。
我国目前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美国两年制初级学院毕业的学生可获副学士学位。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自身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是多学科研究法。
高等教育从性质来看是一种专业教育。
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属于个人本位。
主要由高等教育来承担的文化功能是文化创新。
高等教育自由教育目的的忠实捍卫者是纽曼。
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是指科类结构。
最早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大学是柏林大学。
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属于主体性的内涵。
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学科水平。
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是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是教育性规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学导式教学。
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摸底性评价称为诊断性评价。
高校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为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称为科研服务。
决策权倾斜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高校管理决策模式属于科层模式。
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关系是指职称结构。
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信念、观念体系属于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现代化、大众化、国际化。
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于中世纪大学。
高等教育的价值反映了高等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尺度是社会需求。
1862年林克总统签署《莫雷尔法案》是高等学校直接服务社会职能的发端。
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由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三方面构成。
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
培养人的全面素质,需要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基础研究。
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教育是通才教育。
高校教师来源构成状况是指学缘结构。
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总结性评价。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办学者。
1632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捷克)。
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大学教学的专业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称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广义课程是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那种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张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称之为个人本位论。
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方针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两级管理,以院系管理为主”。
教师聘任制的本质是使教师与学校具有平等的合同关系。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自身的现代化。
学术性与应用性矛盾是我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难题。
高等学校决策权利机构主要有: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实施使得美国建立了一大批农工学院。
现代社会,在众多的人才素质中突出的是人的进取性和创新性。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本科之上建立独立的研究生院是美国的首创。
科研成为大学在教学之外的又一职能,始于洪堡。
麻省理工大学不是最早的欧洲中世纪大学。
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15%。
通才教育不是专业教育。
经济因素中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咨询者。
大学教代会体现的是微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地域结构、能级结构。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包括:身心成熟性、高等专业性、复杂精神性。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传承关系、导学关系、合作关系。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除了学术自由、教授治校,还有大学自治。
1952年学习苏联模式的一个标志性举措是进行了院系调整。
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矛盾是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国目前高校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重点院校、本科院校、专科院校。
与纵向的层级结构不同,高等教育的科类与专业结构是一种横向结构。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的把直接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课程机构是指课程设置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方式。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主要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其内部矛盾和相关学科协调效应等促进的。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高等教育的形式包括:公立与私立,全日制和业余。
高等教育完整的体系首先在德国形成。
人们在对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与评价中,主要还是关注个人、知识、社会之间的三角关系。
教学过程的准备与实施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考核评定。
发现教学法也称探究教学法,它是由布鲁纳提出来的。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
我们倡导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教学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基础之上,吧教学双方都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
高等学校服务社会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重心应放在院系一级。
学联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对人才规格的具体化。
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学术自由”的提出应归功于教育家洪堡。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评价对象群体整体水平为 参照系数,有评价对象的集体情况来确定评价的标准。
1810年洪堡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
高等教育不再是只是一个人一次性受教育,而变成了终生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的事情,出现终身化的趋势。
高等教育所促进的社会流动主要是超前性,即下一代所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地位异于上一代从事的职业与地位。
孔子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在高等学校职能体系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最一般的职能。
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备课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钻研教材,第二步是处理好讲稿与 教材的关系,第三步是教学的准备,第四步是课前仍需将教材熟悉一遍。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又注重“教法”向更加注重“学法”的转变。
高等教育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殊机构和环境,其所实现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引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特点与规律的科学。
研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系统性原则。
在人的心理结构系统中,性格归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上行下效”中的强化效应属于正强化。
环境适应属于学习。
利用《生理学》中的“同化”知识来促进《心理学》中的知识“同化”学习,这种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属于并列学习。
“快速阅读”训练主要属学习陈述性知识。
在知识学习中,概念、规则的掌握水平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属于顺祥迁移。
学习中的“完形填空”类问题,主要属于精确问题。
某大学生热衷于“演讲与口才”的学习,向以此来获得他人认可,他这种学习动机主要属于附属内驱力。
根据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高智力的学生,其创造力可能高或低。
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常将自己的学习失败或不顺利归之于能力。
自尊属于自我体验的自我意识。
学校通过榜样影响学生,并发展成了学校的亚文化氛围,这种影响属于社会助长。
在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道德意志。
某大学生认为,人不仅应该遵纪守法,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良心来判断是非,选择道法行为,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生的品德发展处于良心定向阶段。
从调查看,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是神经症。
心理咨询应当让当事人自己参与,这是强调心理咨询应遵循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以获取对后续教学的指导,这种教学反思被称之为对行动的反思。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既是朋友、父母、长者,还应是管理者。
1924年,编写出我国第一部师范学校使用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人是廖世承。
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问题、高校学习心理研究、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在心理的结构系统中,需要归属于心理动力。
学生掌握学科思维方式的学习主要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
教师运用已有的学习动机概念来理解学生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这类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阅读时,人们常对一些重要信息“下划线”,从学习策略分类来看,下划线属于复述策略。
技能形成不可或缺的环节是练习。
上行下效现象不属于迁移。
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时研究的问题多属于呈现性问题。
大学生为了获取技能证书而学习,这种学习动机主要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大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意识,属于心理自我意识。
某教室个别同学认真学习的态度、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