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曹刿论战》答案

176阅读 | 6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曹刿论战》答案第1页
《曹刿论战》答案第2页
《曹刿论战》答案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风吹裙摆露秋裤 上传于:2024-06-09
 《曹刿论战》 《左传》(传为战国左丘明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刿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师伐(攻打)我,公(鲁庄公)将战 2。 曹刿请见(进见) 2.其乡人曰(他的,代曹刿) 3.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之(这件事,指鲁国将迎战齐师一事) 4.又何间(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焉(呢) 5.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乃入见(于是) 7。何以战(凭、靠) 9.衣食所安(有“养”的意思。),弗(不)敢专(个人专有)也 10.必以(把)分人(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 11。对曰(回答) 12。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玉帛(丝织品),弗敢加(虚报)也 14.必以信(实情)15。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16.小大之狱(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17.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之属(类)也,可以(可以凭,)一战 二、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何以战 您凭什么作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察明,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三.理解课文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交代 请见的背景。 2.“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一句可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的冷漠,不愿与之为谋。以乡人与曹刿作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忠国的政治热忱。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此句统领全文,为下文写庄公的鄙陋作铺垫,也见曹刿对统治者的鄙陋有充分的认识 。也是请见的原因。“远谋”二字又为下文描写曹刿的深谋远虑张本,是全文的文眼(贯穿全文的线索)。庄公的“鄙”“未能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佑上。 4.“何以战?”结构上的作用 领起了下文的对话。 5.庄公认为出战的条件:先是近臣拥护;(遭否定后)认为是:神灵保佑;(又遭否定后)才明白是: “取信于民”)。 6.段意:交代曹刿请见的背景与原因,并通过曹刿与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指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7.“取信于民”用原文说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也可说是政治准备。 (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以。”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以。”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曰:“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判断句),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与之(代曹刿)乘(同坐一辆战车),战于(在)长勺 2.公将鼓(击鼓进军)之 (助词,无实在意义) 3。齐师败绩(大败) 4.公将驰(驱车追赶)之 (助词,无实在意义) 5。下(向下)视其(他们的,带齐军)辙 (车轮轧出的痕迹) 6.登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而望之(齐军) 7 。遂(就,于是)逐(追赶、追击)齐师 8。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指曹刿在战争中的种种做法)故(原因,缘故) 9.夫战,勇气也(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10.一鼓(击鼓)作(振作)气,再(第二次,今义:又一次)而衰 11.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所以)克之(他们,指齐军) 12.难测(推测,估计)也,惧有伏(埋伏)焉 13。望其旗靡(倒下) 14.故(所以)逐(追赶)之(他们,代齐军) 二.翻译句子 1.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2.   齐人三鼓 齐军擂了三通战鼓后。 3.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4.   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是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6.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7.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三.理解课文 1.文中能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的句子 “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2.“将鼓、将驰”可见庄公 急躁冒进 。“未可”“可以”表现曹刿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 对二人的描写构成对比。由此突出曹刿 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卓越的军事才能(或深谋远虑)。 3.第一段大意:概括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 4.为什么不详写作战的经过? 因为全文是一篇紧扣“论”来展开的记叙性文章,通过记叙长勺之战的战前、战斗、战后曹刿关于作战的论说,来体现他的战略思想。本段与“论”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5.为什么曹刿要齐人三鼓后才进军? 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6.为什么曹刿要“下视其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