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教案(2-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歇后语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用法。
3、积累歇后语,并能学会使用歇后语。
学习重难点
掌握并应用歇后语特点进行练习。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民间语言有很多鲜活诙谐的元素,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歇后语。
二、讲授新知
(一)、歇后语的含义、特点和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礼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二)、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常见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音类。如:
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唐僧念经——一本正(真)经 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有趣味。
第二、喻事类。如:
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 一盘象棋下两天——棋逢对手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二锅头的瓶子——嘴紧 打破沙锅——问到底二十一天孵不出小鸡——坏蛋 十五个人聊天——七嘴八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秋后的蚂蚁 ----蹦达不了几天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本体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典故、成语)。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突如其来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三)、善于用歇后语表达有的好处:1、歇后语诙谐、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并使人加深理解和记忆。2、歇后语能令人更加理解,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所要说的意思。3、使语言更生动,更容易理解意思。
(四)、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学生齐读):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偷鸡不成——蚀把米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阎王爷嫁女——鬼要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大海捞针——没处寻
兔子尾巴——长不了
三、分组游戏
(1)游戏一:给歇后语找尾巴
黑板上出现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分组讨论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题目:
蚕豆开花——黑心 虎落平阳——被犬欺
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开天窗——说亮话
船到桥头——自然直 飞蛾扑火——自取自灭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点灯——白费蜡
老虎拉车——谁赶(敢) 麻雀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