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学校教科室紧紧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重点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结合学校“读好书,写好字”活动的开展,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并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阅读的书籍,开展基于问题的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开展了班主任读书论坛、教师读书论坛和教师读书反思评选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有效开展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的教革方向。
本学期,学校的xx区“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文化建设与生活德育研究”和“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进入了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组认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并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向xx区教科室提交了课题结题材料。
20XX年XX月,学校成功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节日文化与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新的课程的成功申报,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提供的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机遇。
在“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同时,本学期各教研组也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其中,语文组开展了“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微课题研究;数学组开展了“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研究”微课题研究;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微课题研究;品生社教研组开展了“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创造高效课堂研究”微课题研究;科学教研组开展了“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微课题研究。在微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并以微课题的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开展了展示课活动。
三、开展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安排,有记录,有总结。每月各教研组还要上报活动总结和过程性活动资料。本学期,学校英语组、语文教研组和品生社教研组还承办了教育办的学科特色教研活动。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在活动中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在本学期的“教科研活动月”中,开展人人展示课活动,老师们提供了各级展示课50余节。其中,20XX年XX月XX日,学校承办了英语校际交流研讨活动,李xx老师执教了展示课;20XX年XX月XX日,学校承办了xx教育办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马xx老师执教了展示课;20XX年XX月XX日,学校承办了xx教育办品生社大教研活动,韩xx老师和马xx老师执教了展示课。在“教科研活动月”活动期间,还开展了教师读书论坛、教学论文评选、教学设计展评等活动。
五、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的成长。
加强校本教研,学校还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老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均得到了锻炼提升,收获很大。20XX年,胡xx老师、曹xx老师和薛xx老师评为xx区教学能手;赵xx老师评为“xx区优秀教师”;曹xx老师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张xx老师评为“xx区优秀班主任”;曹xx老师和赵伟立老师在《xx教育》上发表论文;曹xx老师获国家级展示课一等奖;张xx老师和曹莉燕老师获xx区素质大赛一二等奖;李xx老师、赵x老师、丁xx老师等获各级论文等评选一等奖。
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20XX-06-27 21:08:29)转载▼
分类: 学校管理
时光荏苒,一学期又告结束,回顾我校教学研究工作,感觉忙碌,但是充实。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主要是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抓好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各教研组的作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的工作与成绩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门课程。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全课程,按照《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阳光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不超比例安排语数课时,不私自调换功课,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等技能科教学时间,加强技能科的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力争做到规范化、科学化。
为打造良好的教学质量,以强化教学全过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为着力点,坚持向课堂要效益,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切实加强对备课、上课、布置、批作、辅导、考试(考核)等六大环节的管理。
1、本学期教务处组织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特别是针对教师的教案采用随堂跟踪,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的方式,及时反馈,顺势督导。从教学常规随机抽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能遵守教学常规。但也发现问题,少数教师在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有待提高。
2、教务处加强课堂监督力度。校领导有针对性的随堂听课,听课后及时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从而督促教师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一节。
3、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根据学校实际,学校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年级备课组。教研组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议,指导备课组长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教导处加强“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三级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高。
(三)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1、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专家讲座、观摩学习活动,并在学习后提交一份书面材料、在教研组进行一次经验介绍、上一节公开课,将学习到的东西落实传达。本学期我校外出学习的人次达到了30多人次,做到人人都走出去。在厦门举行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吴婉秋、林双萍、陈婵媛老师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朱金惜、施彩蓉、黄妮妮、吴思兰老师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柯秋心、施珊雅老师参加了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王秋蕾老师前往福州教育学院参加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的培训班; 还有听课学习,去兄弟学校取经,以及组织教学骨干外出参与各级教研,努力拓展业务视野,不断提升驾驭新课程的实践能力。
另外,积极组织教师继续深入学习语文、数学新课程标准(20XX版),要求教师们写出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再在教研例会上带领大家一起学习。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领会素质教育、主题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实现三个“转变”:由重视教学效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由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方法设计转变;由封闭性课堂价值取向向开放性价值取向转变。
2、挖掘名师潜力。学校充分发挥晋江市“名教师”及教育办名师培养班的助推作用,完善名师培养模式,建立名师培养的运行机制。结合教育办名师培养班的工作,本学期王秋蕾等名教师提供教学公开课,何丽园校长等在学校举行了名师讲座。充分利用学校的8位骨干教师宝贵人才资源开展传帮带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研究活动培养更多的名师、骨干教师。学校骨干教师、业务能手充分发挥网络作用,通过远程博客方式,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以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发表文章、评论等形式提高业务素养。
3、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本学期,我校共有7位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师评课比赛中,我校施雅丽老师荣获街道一等奖、晋江市三等奖;吴佩君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设计荣获晋江市三等奖;朱金惜老师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教案作品荣获街道一等奖、市二等奖;陈小云老师的综合实践教学录像被评为市二等奖。林双萍、吴婉秋两位教师在小学语文素养比赛分别荣获街道二等奖、三等奖;吴小兰老师的少先主题中队课获街道二等奖;黄春红老师的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优秀教案作品荣获街道二等奖。
另外,本学期学校共有8篇论文在街道级别的刊物汇编和发表。
(四)教研形式的创新多样。
一学期来,我们作了调整与改变,根据教委办领导的指示,我们教研组一改先前高耗低能的教研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