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和行为有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
简答:在信息系统中,信息和数据的概念完全不同,但两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原材料、是符号、是物理性的,而信息是由信息系统将数据加工成适合用户使用的形式,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具有逻辑性。(2)数据是载体,信息是数据所承载的内容。(3)信息由一定的相对性,并且数据只有对实体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4)信息是通过定义和组织数据中的关系而产生的。
信息的七个特性:(1)数据性(2)传输性(3)可处理性(4)共享性(5)时效性(6)不完全性(7)增值性
填空:如按信源的类型可将信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宇宙信息、思维信息等;按载体的特征可将信息分为文字信息、图形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按应用领域又可将信息分为政治信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科技信息、文件信息、体育信息。
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只需以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系统的五个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层次性(4)稳定性(5)动态性
简答: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指依据系统的观点,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和设备,运用数学的方法,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人机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系统构成要素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四种基本资源。
选择:通信及网络设备,用于网络的交换机、路由器、通信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微波、卫星等)
10. 填空:软件资源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
11. 数据资源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12. 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人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计算机只要是辅助工具。
13. 简答:信息系统的六个功能(1)信息的收集(2)信息的存储(3)信息的处理(4)信息的传输(5)信息的输出(6)系统运行的控制
14. 存储介质主要是指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如磁带、磁盘、光盘等。磁带只能顺序存取,磁盘和光盘可直接存取。
15. 信息传输的指标是传输速度和误码率。
16. 信息系统的建立它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1)支持组织的运作(2)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3)支持组织获取战略竞争优势。
17.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按照其在空间上的拓扑结构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大类。分布式又可分为一般分布式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18. 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物理层、系统层、支撑层、数据层、功能层和用户层六个层次。
19. 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20. 简答:信息系统的新的发展,四个方向:(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2)群体决策支持系统(3)主管信息系统EIS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1.EIS主管信息系统五个功能:(1)信息挖掘(2)信息交流(3)组织管理(4)决策支持(5)办公助理
22. 计算机集成系统三个方面:计算机继承制造系统是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MIS等不同类型的子系统注意连接起来一起工作。
23.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很多:生命周期法、原型法、结构化技术、面向对象方法等。
24. 生命周期法五个方面: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系统维护等五个阶段。
25. 原型法将系统调查、分析、设计、实施等融为一体。它的特点是强调一个“快”字,即尽快实现一个系统的雏形。 原型法的基本原理是: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迅速构建出一个初始系统模型,该模型就称之为原型,这个原型是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系统应用模型。用户和开发人员在此原型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改善和完善设计方案,开发人员根据改进后的方案,对原型进行修改,再去征求用户意见,反复多次直至取得满意的结果为止。
26.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确定基本需求(2)设计初始原型(3)试用和评价原型(4)修改和完善原型
27. 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对比:通常生命周期法比较适合于那些比较适合于那些管理基础较好、管理模式定型的系统的开发,如会计核算系统、人事劳资系统、银行柜台业务处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工作比较定型,目标明确,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而对于那些比较新的管理业务和开放型的系统,如企业信用评估、经济预测、各种决策支持系统等,一般宜采用原型法进行系统开发。
28. 结构化方法的接本思想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逐层把系统划分为多个大小适当、功能明确。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原则:(1)面向用户的观点(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成果(3)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系统研制工作(4)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5)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
29. 面对对象的方法把“数据”和“过程”包装成为对象。 面向对象方法的节本要素可概括为:数据的抽象;数据及操作的一体化,即封装;属性与操作由父类向子类传递,即继承;课题(对象)间统一的消息传递机制。
30. 面对对象的四个基本像素 对象是数据与操作的封装通信单位。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即对象的封装性。
31. 什么叫类。把一组具有相同或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叫做“类”
32. 面对对象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从应用设计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加抽象化,而且具有极强的对应性。(2)在设计中容易和客户沟通(3)把信息和操作封装到对象里(4)设计中产生各式各样的部件,然后由部件组成系统(5)由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出来的系统具有易重复使用、易改进、易维护和易扩充性。
33. 填空:模型是对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拟。
34.UML的用例图可以表示拥护的需求。UML由模型元素、图、视图和通用机制等几部分构成。 UML中的用例是动作步骤的集合。
35. 模型元素包括基本建模元素和关系元素。 基本建模元素主要有:类、对象、装状态、用例和构件。
36. 包:包是一种组合机制,把各种各样的模型元素通过内在的语义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理就叫包。
37. 关系元素用来反应模型元素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关系有:关联、泛化、依赖和聚合,其中聚合是关联的一种特殊形式。
38. UML中包含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状态图、顺序图、协作图、活动图、构件图、实施图共九种。
39. 用例图用于显示若干角色以及角色与系统提供的用例之间的连接关系。
40. 类图用来表示系统中的类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它具体地反映了系统执行到某处时,系统的工作状况。
41. 交互图反映事物对象之间的消息交互活动。顺序图反映各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送顺序。
42. 活动图可以描述业务流程、工作流程、类中的操作流程等。
43. 构件图是用来反映程序代码的物理结构
44. 是师徒也称配置图,用来显示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构。
45. 论述视图的种类和作用 。UML中的视图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构件视图、并发视图、实施视图等五种。
用例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集。它是从系统的外部用户角度出发,对系统的抽象表示。 逻辑视图用来显示系统内部的功能设计,它利用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来刻画系统功能。 构建视图用来显示代码构件的组织方式,它描述了实现模块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动态图(状态图、顺序图、协作图、活动图) 执行图(构件图、实施图)
46. 信息系统的规划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的工作。
47. 简答:信息系统规划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2)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3)制定系统开发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48.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七个步骤:(1)确定规划的性质(2)调查和收集相关信息(3)进行战略分析(4)定义约束条件(5)明确战略目标(6)制定信息系统总体规划(7)通过信息系统规划
49.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主要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规划的全过程。
50. 企业规划法的八个过程:(1)规划准备(2)定义管理目标(3)定义业务过程(4)定义数据类(5)现行信息系统分析(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7)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计划(8)可行性分析
51. 论述题:关键成功因素法指的是对组织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方法的实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组织目标的确定与分解(2)确定关键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性能指标。
52.关键成功因素发(CSF)是一个由组织目标、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性能指标组成的复合概念体系。
53. 选择:寻找关键成功因素的工作一般使用因果图。
54. 决定开发之前首先应进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无非是三种情况:可行,按计划记性;基本可行,对(解释)项目要求或方案做必要修改;不可行,不立项或终止项目。
55. 简答: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站在信息系统内部的角度,从抽象的概念层次上分析信息系统的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要素、构成和结构,从而得出信息系统的分析模型,并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56. 多选:系统分析的特点:(1)内在性(2)概念性(3)复杂性(4)一致性
57. 业务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只能,组织中实体的有序活动的过程。
58. 业务流程: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59. 实体之间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三种基本的关系。
60. 论述。在业务分析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宏观与围观辩证统一原则(3)全面与重点辩证统一原则 。
61.业务分析的步骤多选:(1)确定组织业务(2)确定组织业务与组织机构的关系(3)确定组织业务所关联的实体。(4)业务流程分析
62. “聚合”反映整体和部分之间一种相对松散的组成关系,如班级和学生就是一种聚合关系,没有班级,学生依然存在。 “组合”则描述整体和部分之间一种紧密的组成关系。
“泛化”反映事物之间的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依赖”则反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依赖于原则。
63. 需求调查,深入了解用户对新建立信息系统的需求和要求,从而获取用户需求的过程。
需求调查的内容(1)总体需求(2)功能需求(3)性能需求(4)其他需求
64. 需求调查的四种方法:(1)座谈调查(2)表格调查(3)实地调查(4)抽样调查
65. 对信息系统需求的详细分析包括:目标分析、需求结构分析、功能分析、性能分析和风险分析等五个方面。
66. 分析题:风险分析的任务和过程
风险的类型,按照风险的隶属特征可以将风险分为三种:技术性风险,工程性风险,环境性风险。风险分析过程。所谓风险分析就是分析就是分析风险的类型、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1)分析风险的类型。(2)分析风险出现的可能性(3)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原因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可能引发问题(4)分析风险可能对系统信息所造成的危害以及这些危害对信息系统会造成哪些影响。
67. 选择题:风险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种(1)避免风险(2)限制风险(3)减轻风险(4)监控风险。
68. 论述。编写要求论述。(1)完整性(2)一致性(3)可修改性(4)可跟踪性
69. 逻辑模型是对信息系统要素、构成和结构的抽象描述。逻辑模型亦称本质模型或者概念模型。
70. 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是逻辑模型的主体,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由分析包按照组成关系或依赖关系构成。信息系统逻辑机构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分析包。
71. 分析包有较强的聚合性和较低的耦合性。 分析包分为专用分析包、通用包和服务包三种类型。
72. 判断是否到达地层分析包有以下三个准则(1)底层分析包只能支持一个具体并简单的业务过程的用例(2)底层分析包只能支持一个具体系统参与者的用例(3)底层分析包应该具有较强的内聚性。
73. 用例分析是指从概念层次上对分析包中的用例进行分析,包括用例的分析及分析结果。
74. 用例分析类图用来描述一个用例中的概念类之间的关系所呈现出的静态结构。
75. 用例分析协作图描述为了实现用例的功能,参与者与信息系统以及信通系统中的各概念类之间所交互的消息。在用例分析协作图中,用一个从发送对象指向目标对象的箭头来表示同步信息。
76. 概念类主要源于三个方面(1)来源于业务领域中的客观试题(2)来源与系统与外界的交互处理(3)来源于对系统要素的控制
77. 属性的概念: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属性用来表示对象静态特性的一个数据。
78. 控制类一般没有属性。
79. 实习联系的形式主要有关联、聚合、组合、泛化、依赖等关系形式。
80. 概念类字典就是用来记录系统分析中提取的概念类并对概念类进行详细说明的工具。
81. 总体设计主要进行系统的计算模式、网络平台、软件平台和软件结构等总体方面的设计。
82. 简答:系统设计是对系统分析的深化和细化,其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可以试试的技术设计方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软件、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方案,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83. 系统设计又可细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软件结构设计,是总体设计的最后一项工作。
84. 七个计算模式:(1)主机/终端模式(2)工作站/文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