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塞上园林式校园
--- 榆林学院绿化工作纪实
在连绵的沙丘上建成一所高校,而且是园林式高校,很难令人置信。但榆林学院的师生就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让这样的天方夜谭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
一、学院概况
学院所在的榆林市是陕西省最北部的地级市,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年降水量380毫米左右。榆林学院是榆林唯一的省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1980年学校由绥德迁至榆林西沙,师生开始在沙丘密布的新校址上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在省教工委、教育厅和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新校址上建成的榆林师范专科学校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榆林学院现占地900亩,校舍面积37.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总值4876余万元,馆藏图书74.5万册。学院设有15个院系(其中有7个二级学院),33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4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2000人,留学生8名;专任教师500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113人,博士39人,硕士研究生190人;学院聘有兼职教授27人,外籍教师 4人。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和教育科研网。在学校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学校的绿化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校园绿化情况
迁建榆林之初,校园里遍地沙丘,一片荒凉。每逢冬春季节,西北风盛行,风沙肆虐,清扫办公室、教室门前的集沙是当时师生劳动的主要内容之一。1984年秋,学校开始大面积栽种杨树并在道路两侧栽种樟子松,启动校园绿化、美化工程。但在沙地上搞绿化,其难度可想而知。直到1998年,除建筑物和少数的樟子松,杨树外,大部分校区仍为荒沙所覆盖,校园绿化率不足5%。1998年,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制定了“榆林学院园林总体规划”。当年学校投资140多万元建成南大门内11000多m2中心花园,乔灌花草及硬化铺装一次到位。经过两年的管理,发现花园中草花种植面积过大,榆林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4月有6个月的枯萎期,而且种植草花不利于固沙。2001年学校对中心花园原种植草花的区域进行了改建,以草坪为主,乔灌为辅。同年,学校投资154万元,将公寓区门前原旧水池改建成集休闲、娱乐、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花园——沁园。沁园建成后,有山、有水,有亭、有桥,成为榆林学院乃至榆林市园林建设的一大亮点。1999年-2007年,随着校园基本建设的推进,学校先后投入近480万元,陆续绿化、美化了1-6#教学楼、1-2#实验楼、艺术楼、图书楼周围。2007年,学校响应市“双创”办的号召,“拆墙透绿”,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400多米铁艺围墙,沿墙种植了爬山虎等植物,并从银川等地引进20余种园林植物,进一步提高校园绿地覆盖率。2003--2007年度,在完成教学区的绿化后,开始生活区建设,相继完成了西家属区、综合楼、公寓区绿化,直接投资160多万元。2008年又投入50多万元,新建西家属区小区花园。家属区小区花园的建成又使榆林学院西家属区成为榆林市住宅小区建设的亮点。
经过十多年的绿化,目前,榆林学院绿化总面积达133631m2,总投资2400多万元。办公区绿地率达36.49%,校园绿化覆盖率42.22%以上。现有樟子松、垂柳、国槐、白蜡、红花槐、刺槐、圆柏、龙爪槐、桧柏、侧柏等乔木50多个品种4800余株;有沙地柏、红叶小蘖、金叶莸、榆叶梅、贴梗海棠、多花玫瑰、绣线菊等灌木60多个品种26985株;有草坪、苜蓿、景天、地丁、射干等地被植物11万平方米;每年种植大理花、美人蕉、黑心菊、金盏菊、荷兰菊、万寿菊、蜀葵等30多种花卉近4200 m2。其中沙枣、沙棘、沙柳、柽柳、刺槐、皂荚、红花槐、沙地柏、杜梨、枸杞、火炬树、黄刺玫、紫穗槐、金叶莸、细叶景天、凹叶景天、八宝景天、山荞麦、桔梗、亚麻、沙葱、小冠花、地椒、地丁等都属于沙生、耐旱植物。学院现在可以说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园林式校园基本建成。
三、主要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根本
榆林学院从1984年秋大面积栽种杨树和道路两侧樟子松开始,启动校园绿化、美化工程至今,绿化工作一直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领导更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作为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建成花园式的校园为目标,提早规划,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