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经济分析
10财注师 梁凤婷
江门也叫做五邑,所谓的五邑就是由五个城市组成,分别是江门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以及台山。这几个城市经济发展方向一致,水平相差不大,现在我们分析的是江门市。
江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经济发展飞速,首先它位于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水陆交通方便。陆路距广州、珠海100公里,水路至香港95海里,到澳门53海里。因此,很多港澳企业会把他们的厂房搬到江门。因为产品可以由水路运输,运输量大,价格低。而且,江门的人均工资水平不高,因此得到很多港澳商的青睐。其次,江门市也是粤西地区和西南各省通往珠三角和粤港澳的交通要道,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它贯通整个珠三角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而且,江门五邑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到400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有250万人,港澳台同胞有153万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1/10,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华侨乐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办实业,所以江门的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数量庞大。最后,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土地、海洋资源极为富饶的地区。陆地面积约占珠三角面积的1/4。全市海(岛)岸线长615公里,占全省的1/5,不仅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而且对于海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很好的。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江门的农业发展吧。由于江门水资源丰富,年均河川径流量为119.66亿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年均经流量6.65%;水资源总量为120.8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6.49%。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西北部山地丘陵广布,东部、中部、南部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宽广,耕作土壤土质肥沃,垦耕历史悠久。这些条件都为江门农业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沿江沿海的水产养殖带、丘陵山区的立体种养带、城镇周边的菜篮子生产带和平原地区的传统农业产业带,农业区域发展的格局有了雏型:水产业形成了沿西江流域面积约为11万亩的淡水养殖带和沿海30万亩沿海海水养殖基地;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各市区的丘陵山区,家禽已形成了规模养殖,生猪养殖也已达到年上市400万头以上的水平;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和城镇周边的菜篮子基地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以台山市都斛等镇为主的优质稻种植区总面积达75万亩,总产量为30万吨,沿325国道基本连片的蔬菜基地,总面积达15万亩。近几年来,江门市政府大力实施“四个带动”(即基地带动、品牌带动、龙头带动和特色带动),不断强化“两大支撑”(即农业科技和农业服务体系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由以粮食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成了果蔬、畜牧、水产一并发展的繁荣局面,并且积极推动现代化农业以及生态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就是将现代科技与农业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到农业生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样有利于农产物的存活率,提高农民的收入。例如我们创建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农业园,其中浩伦生态园以航天育种示范基地为载体,配合香草园、神秘果园、太空莲花园、优质水果蔬菜自助采摘田园超市、水果文化科普等建设。此外还引进优质葡萄新品种,建立100亩优质葡萄园。把生产示范、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结合起来,带动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承担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科技创新带动园区的发展。把园区建设成集生产示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与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然而生态化农业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初次推进沼气和污水处理的发展,不过成果还是好评如潮,例如在第二届农博会上展出的发酵床,发酵床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生态养猪法,通过加入酵母、木屑等发酵元素,改变猪只粪便的分解方式,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市民在农博会现场将能看到这一技术的神奇效果。
江门的工业发展比较缓慢,由于人多地少,地理位置和农工荒的影响,使到江门的工业无法往大型工业发展。不过90年代,江门的工业处于黄金时期,发展飞速。那时候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产物为目标,而具体做法就是把分散的企业集中起来,以高新区为龙头,拉动江门经济发展。刚好那时候,香港澳门的工厂纷纷转移,而靠近这两个地方的江门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好时机,港澳企业把工厂转移到江门来,极大地提高了本地的就业率,也使到江门建起大型的工业区。但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迅速崛起,农工不愿意南下工作,使到江门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出现衰落的现象,加上人均收入增加得很快,所以很多工厂维持不下去,都走上了迁移之路。为了挽救工业衰落,发展困难的现状,政府决定加快转型,推进工业发展,我市深入推进“三促一帮”措施的落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中小微企业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落实,同时加强用电需求的管理,积极应对用电高峰期,在逆境中确保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创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