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96阅读 | 10收藏 | 1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5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8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0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起初 上传于:2024-06-08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每次的时间约为10s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kg D. 我们的教室的长度约为10m 2.(3分)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并建立了着名的运动定律的伟大物理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牛顿 D. 阿基米德 3.(3分)(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 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4.(3分)(2010?南通)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面“折”笔 B. 看见水中的“鱼” C. 水中的“拱桥” D. 墙上的“手影” 6.(3分)(2010?肇庆)如图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7.(3分)(2010?宜昌)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8.(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把钩码挂到弹簧秤的挂钩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5.4N B. 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 称量时挂钩和钩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9.(3分)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力 B.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电梯对人斜向上的推力 10.(3分)(2010?泉州)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ρ水=1g/cm3,ρ酒精=0.8g/cm3)(  ) A. 400cm3 B. 350cm3 C. 250cm3 D. 200cm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2分)单位换算:500m _________ km,30min= _________ s. 12.(2分)(2010?焦作模拟)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 _________ 而产生的,重力的施物体是 _________ . 13.(2分)矿泉水瓶里装有55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将 _________ ,体积将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2分)在实验室里,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_________ 的工具,图表示在跳橡皮筋的过程中 _________ 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15.(2分)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其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 传入人耳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16.(2分)当你站在平面镜前5m处时,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是 _________ m,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_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 17.(2分)如图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是 _________ cm,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_________ . 18.(2分)阳春三月,漫步于永川兴隆湖畔,你会看到“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如图所示的“鱼在云中游”中的“鱼”是由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水中的“云”是由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 19.(2分)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的方法,就会形成如图所示情景,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形成了 _________ 视眼(选填“近”或“远”),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 _________ 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 20.(2分)有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可以知道: ρ甲 _________ ρ乙(选填“>”“<”或“=”),其中乙物质可能是 _________ .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按要求完成各题,共26分) 21.(6分)(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在图2 中画出一束平行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在图3中画出小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2.(10分)小华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 _________ ,将游码移至 _________ 处,然后调节 _________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一部醋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杯子及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_________ g.液体的体积为 _________ cm3. (4)根据 实验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是 _________ g/cm3= _________ kg/m3. 23.(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 4 30.00 10.91 倒立,缩小,实像 (1)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___ cm.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_________  (2)分析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_________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 _________  (3)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在调节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是 _________  (4)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__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_________ . 四、计算题(共24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要有一定的计算依据,分析推理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答案不给分) 24.(7分)一辆汽车最多运5.0×104N的货物,现要将52t的砂子运完,要运多少趟? 25.(7分)正在修建的成都至重庆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约300km,高速列车75min左右可到达,则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26.(10分)体积为40cm3,密度为0.8g/cm3 的甲液体和体积为20cm3,密度为1.2g/cm3的乙液体混合,若混合后的体积不变,求混合液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及分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每次的时间约为10s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kg D. 我们的教室的长度约为10m 考点: 时间的估测;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一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在0.2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我们的教室的长度在10m,宽度在8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3分)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并建立了着名的运动定律的伟大物理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牛顿 D. 阿基米德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所以用牛顿的名字来作为力的单位. 解答: 解:建立了着名的运动定律的伟大物理学家是牛顿.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对人类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谦虚的求实态度. 3.(3分)(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 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考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定性思想. 分析: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减少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A不正确; 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所以B正确; C、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所以C不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小些,所以D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一些相关知识,都属于识记性知识且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难度不大. 4.(3分)(2010?南通)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解答: 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是向南运动的,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北运 动,则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不可能看到乙车向南运动,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首先通过“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确定甲车是向南运动的,然后通过“乘客看到乙车向南运动”判断出乙车向南运动且比甲车的运动速度大. 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面“折”笔 B. 看见水中的“鱼” C. 水中的“拱桥” D. 墙上的“手影”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 解:A、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水面下的铅笔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反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所以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我们看到的“鱼”是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形成的鱼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拱桥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手影”,属于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6.(3分)(2010?肇庆)如图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图解选出正确选项. 解答: 解:根据图示,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C.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不成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3分)(2010?宜昌)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考点: 天平的使用. 分析: 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 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C错误, 故选D. 点评: 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 8.(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把钩码挂到弹簧秤的挂钩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5.4N B. 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 称量时挂钩和钩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重力.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①读取弹簧秤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弹簧秤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③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 解: A、由图知,在弹簧秤上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秤的分度值为0.2N.此时的示数为4.6N.此选项错误; B、钩码受到的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此选项正确; C、称量时挂钩对钩码、钩码对挂钩的作用力是相互的.此选项正确; D、弹簧秤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此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熟知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并应注意这种成正比的关系是建立在不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的基础之上的. 9.(3分)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力 B.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人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电梯对人斜向上的推力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人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把人和电梯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把人和电梯分割,它们保持相对静止,然后根据运动状态和受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本题是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尽管随电梯随电梯匀速上升,人相对于电梯来说保持相对静止.竖直方向上人受到重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既没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故选A. 点评: 弹力指物体受到的推、拉、提、压、按的力,选项中的弹力指的是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学生往往误认为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是由于把握不住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造成的. 10.(3分)(2010?泉州)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是(ρ水=1g/cm3,ρ酒精=0.8g/cm3)(  ) A. 400cm3 B. 350cm3 C. 250cm3 D. 200cm3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有一个共同的量就是瓶子的容积,也就是两液体体积相同,再根据公式V=,列出等式,先算出瓶子的质量,在进一步根据水或酒精质量和密度的关系计算出瓶子体积. 解答: 解:体积相同V=, ∴, 所以m瓶=150g. 所以V==.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变形应用,求瓶子容积关键是求出瓶子的质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2分)单位换算:500m 0.5 km,30min= 1800 s.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本题根据长度、时间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 解: ①∵1m=10﹣3km,∴500m=500×10﹣3km=0.5km; ②∵1min=60s,∴30min=30×60s=1800s. 故答案为:0.5;1800. 点评: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12.(2分)(2010?焦作模拟)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 吸引 而产生的,重力的施物体是 地球 . 考点: 重力.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根据对重力的定义和施力物体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 故答案为:吸引.地球.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重力的定义和施力物体,属于识记性知识,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13.(2分)矿泉水瓶里装有55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将 不变 ,体积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 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②质量一定的物质,体积大小与密度成反比. 解答: 解: 550cm3的水凝固成冰后,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公式V=知,体积增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质量的特点和物体体积与密度的关系,属于基础题,正确解答的前提是掌握影响质量大小的因素和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4.(2分)在实验室里,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力 的工具,图表示在跳橡皮筋的过程中 力 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考点: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根据对弹簧测力计的用途及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 在实验室中,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 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跳橡皮筋的过程中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力;力.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用途和力的作用效果,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15.(2分)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其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专题: 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解答: 解:我们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故答案为:空气;大于.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和光速的有关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16.(2分)当你站在平面镜前5m处时,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是 5 m,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虚 像(选填“实”或“虚”)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 解:当你站在平面镜前5m处时,由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可知,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5m,而且这个像是正立的与你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5;虚.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2分)如图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是 3.20 cm,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课桌 . 考点: 长度的测量;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此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 解: ①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6.2cm对齐,估读为6.2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20cm﹣3.00cm=3.20cm. ②我们现在坐在教室里,相对于课桌位置没有变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就是课桌. 故答案为:3.20;课桌.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明确参照物是正确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前提. 18.(2分)阳春三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