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与对策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转型进程中,低碳经济作为新兴技术和产业的代名词已被赋予了承担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任,成为我国政府追求的战略性目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可以说碳金融是我国践行低碳经济模式的最大充分条件。我国碳金融的崛起,将对危机后的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碳金融的发展在我国既是机遇,同时也有挑战。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对策
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工业化生产和人口激增,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多,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碳排放问题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碳排放量有很大差异。总的说来,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超发展中国家。随着一系列国际气候变化政策的出台,特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碳排放量受到限制。碳排放量超标国家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碳排放权,于是碳交易逐渐发展起来。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融通,碳交易也是如此。在低碳经济和碳交易背景下,碳金融就应运而生。
一、碳金融的内涵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一般来讲,其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碳交易市场机制,包括基于碳交易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二是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介入的碳金融活动,包括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碳排放信用等衍生品;三是商业银行为碳交易提供中介服务,为碳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等。金融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低碳金融同样是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的。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关注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意味着中国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国市场有望成为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市场。
发达国家围绕碳排放权衍生出一系列碳金融品种,构建起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来支撑碳金融体系。与西方巨大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相比,以2009年来说,我国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与西方相对完善的基于碳交易市场的碳金融体系相比,我国的碳金融体系在碳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碳金融工具的多样性、碳金融衍生品的丰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
三、科学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的对策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构建碳金融发展的制度基础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我国国情,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开展碳金融制度建设的探索。要建立健全碳交易的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措施,包括碳排放标准、碳交易制度等,打好宏观基础;加大碳期货市场、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实现碳交易的规模效应;开展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与服务。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尽快制定《低碳经济法》、《资源循环利用法》、《碳金融实施办法》及《操作规程》等,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确保我国碳金融的规范发展。
2.搭建交易平台,建立强制性碳交易市场我国已经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约束性指标,完成这个指标是有难度的。
以往主要通过行政许可、排污税等非市场手段来实现,而现在要求采用比以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手段,那就是碳排放权的市场化。我国政府可以制定强制性减碳政策,向企业分配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