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地区欢庆中秋节的习俗。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新型月饼,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喜爱中秋节,感受中秋节到来时的喜悦气氛,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到海峡两岸同胞们的紧密相连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两岸人们的这种情感是什么样的,观察月亮是怎么样的变化。
教学方法
激励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以图激趣,激发求知欲望。
1、谈话导入:
师:晚上,天空中都会出现月亮,你看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就把它画下来。
师:(把学生画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月亮图片贴到黑板上):看这些月亮,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有的月亮是圆的,有的月亮是弯的。
生2:我发现了月亮会变化。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跟圆圆的月亮有关的节日,那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
2、收集资料,开拓视野,增加知识积累。
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从书上看到的。(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
生2:传说唐明皇在一个月圆之夜到月宫里游玩,并学得一首《霓裳羽衣曲》,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