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地区欢庆中秋节的习俗。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新型月饼,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喜爱中秋节,感受中秋节到来时的喜悦气氛,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到海峡两岸同胞们的紧密相连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两岸人们的这种情感是什么样的,观察月亮是怎么样的变化。
教学方法
激励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以图激趣,激发求知欲望。
1、谈话导入:
师:晚上,天空中都会出现月亮,你看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就把它画下来。
师:(把学生画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月亮图片贴到黑板上):看这些月亮,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有的月亮是圆的,有的月亮是弯的。
生2:我发现了月亮会变化。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跟圆圆的月亮有关的节日,那就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
2、收集资料,开拓视野,增加知识积累。
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从书上看到的。(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
生2:传说唐明皇在一个月圆之夜到月宫里游玩,并学得一首《霓裳羽衣曲》,回来后他十分想念月宫里的生活,所以每年月圆的时候都要赏月,百姓也来效仿,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传统。我是听爸爸说的。
生3: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谷物成熟的时节,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我是在网上查到的。
师:说得真好,以后我们就应该养成这种主动从多方面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中秋节到了,人们是怎么庆祝中秋的?(出示图片1――城里的人们围坐在桌旁赏月话中秋)
生1: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
生2:中秋节,全家团圆,他们都笑眯眯的,非常开心。
师(出示图片2――农村的人们,欢歌载舞迎中秋):他们又是怎么庆祝中秋的?
生1:小姑娘敲着锣,小男孩高举南瓜和白菜,老奶奶拄着拐杖,老爷爷叼着烟斗。
生2:他们笑眯眯的,手舞足蹈,中秋节过得很开心。
生3:丰收了,他们身上穿着漂亮的衣服,手上拿着丰收的果实――大白菜和南瓜。
师:中秋节到了,人们欢天喜地迎中秋,他们不但庆中秋,同时也在庆丰收。那么祖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庆祝中秋的?把你们课前查找到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生1:我知道惠州的人们过中秋时,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还点孔明灯来庆祝。
生2:我知道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等烧红后,再放醋进去,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
生3:(边出示图片边说):厦门的小朋友们每年中秋节用风筝、气球给台湾的小朋友送祝福。
师:是啊,隔山隔水隔不断我们的亲情,我们与台湾的人民永远心连心。大家收集的材料可真不少,在小组内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播放短片――东西南北中各地过中秋。
师:你们是怎么庆中秋的?
生1:我去爷爷家跟爷爷、奶奶一起庆中秋。
生2:我们全家买了好多好多月饼,我们边赏月边吃月饼。
生3:中秋节那天,我给爸爸、妈妈弹琴听。
生4:我从小喜欢背古诗,我会背一首唐朝的《中秋夜》给大家听。
生5:我也喜欢背古诗,我会背《静夜思》。(学生跟着齐背)
生6:我知道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我来给大家讲一段《月亮上的中秋》。
生7:我会背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我还会唱呢!
音乐声响起,学生跟着齐唱,载歌载舞,非常开心。
二、动手实践,团结合作,加深喜爱之情
师:中秋节吃月饼,我们也带来了好多月饼,仔细看看你手中的月饼,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生1:我的是黄色的,圆形的月饼。
生2:我的是白色的,方形的月饼,是用糯米做的。
生3:我的是心形的,德芙月饼。
师:看看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
生1:上面有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