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 总分:30)
一、选择题
(2分)1.细胞结构决定功能,下列细胞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细胞核--控制细胞生命活动
C、液泡--储存糖分、色素等物质
D、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
【标准答案】 A
【解析】
【思路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解答即可。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解:A、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错误;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B正确;C、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C正确;D、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D正确。故选:A。
【end】
(2分)2.显微镜使用中,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的正确操作是( )
A、按需移动装片→转换物镜→按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B、按需移动装片→转换物镜→按需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换物镜→按需移动装片→按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D、转换物镜→按需移动装片→按需调节细准焦螺旋
【标准答案】 B
【解析】
【思路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首先需要在低倍镜下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需要调节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解答即可。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解:显微镜使用中,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的正确操作是: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故B正确。故选:B。
【end】
(2分)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贮存能量到有机物
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有机物中能量
C、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白天仅由光合作用供能,夜晚仅由呼吸作用供能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标准答案】 C
【解析】
【思路分析】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不能进行的是光合作用。(3)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解答。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可解答。
【解题过程】
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产生氧气。A正确。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并将光合作用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B正确。C、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C错误。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
【end】
(2分)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如图所示实验,①-⑤表示实验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步骤有误,应改为①②④⑤③
B、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应使用大块馒头
C、实验水浴时间不够,应延长到10分钟
D、实验缺乏对照,应另设对照组,将唾液换作2毫升清水,其余与实验组相同
【标准答案】 B
【解析】
【思路分析】
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本题考查了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实验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多以实验题形式出题。
【解题过程】
解:A、①将馒头碎屑放入试管中②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地④搅拌;⑤将三试管从大烧杯中分别③滴加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并记录下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A正确;B、实验材料选择馒头碎屑,使馒头碎屑能够充分的与唾液混合,实验现象更明显,不能使用大块馒头。B错误;C、水浴时间不够长,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应延长到10分钟。C正确;D、实验缺乏对照,应另设对照组,将唾液换作2毫升清水,其余与实验组相同。D正确。故选:B。
【end】
(2分)5.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4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3均是静脉,内部的血液是静脉血
B、2、4管壁厚、弹性大,与内部血压高相适应
C、左心室的壁最厚,与远距离输送血液相适应
D、图中实线表示体循环途径,虚线表示肺循环途径
【标准答案】 A
【解析】
【思路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心脏的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图中,1肺静脉、2肺动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a是肺部毛细血管,b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解:A、由分析可知,1肺静脉里流着动脉血、3上下腔静脉里流着静脉血,A错误;B、2肺动脉、4主动脉管壁厚、弹性大,与内部血压高相适应,B正确;C、左心室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C正确;D、图中实线表示体循环途径,虚线表示肺循环途径,D正确。故选:A。
【end】
(2分)6.新冠病毒导致全球超1000万人感染,超50万人死亡。在“全球协作,共同抗疫”理念的指导下,除个别国家和地区外,新冠疫情已得到控制。研究发现,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以及肾小管损伤,相应器官的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新冠重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肺通气能力降低
B、肺换气能力降低
C、可能有糖尿症状
D、动脉血颜色偏红
【标准答案】 B
【解析】
【解题过程】
解:新冠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肺泡损伤、肺部毛细血管损伤,严重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可见B正确。故选:B。
【end】
(2分)7.下列有关排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系统能排泄,排出大量尿素
B、泌尿系统能排泄,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C、消化系统能排泄,排出大量无机盐
D、排泄离不开循环系统的参与
【标准答案】 D
【解析】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排泄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排泄的各种途径。
【解题过程】
A.呼吸系统能排泄,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A错误;B.泌尿系统能排泄,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B错误;C.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人体内食物残渣即粪便,排便不属于排泄,是排遗,C错误;D.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为全身组织细胞、器官运输血液,将氧气、营养物质运输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所以排泄离不开循环系统的参与,D正确。故选D。
【end】
(2分)8.下列生理活动中,哪一项是条件反射( )
A、谈论美食时的唾液分泌反射
B、手指无意受针刺时的缩手反射
C、敲击膝盖下方时的膝跳反射
D、尿液积累刺激膀胱时的排尿反射
【标准答案】 A
【解析】
【思路分析】
(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解题过程】
解:A、谈论美食时的唾液分泌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A符合题意;BCD、手指无意受针刺时的缩手反射、敲击膝盖下方时的膝跳反射、尿液积累刺激膀胱时的排尿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end】
(2分)9.激素能调节生命活动,分泌异常会表现相应病症。下列激素与病症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生长激素--大脖子病
B、性激素--“性早熟”
C、甲状腺激素--甲亢
D、胰岛素--糖尿病
【标准答案】 A
【解析】
【思路分析】
人体内的几种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如下表所示:
熟练掌握激素的缺乏症及常见的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的例子。
【解题过程】
解:A、大脖子病是饮食中缺碘造成的,A错误;B、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男性的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促使第二性征的出现;正常情况下,性腺的发育要在人进入青春期后才开始,因此,人在幼年时不会出现第二性征和月经,但在幼年时摄入这些激素,就会促使儿童出现性早熟现象,B正确;C、成年以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C正确;D、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D正确。故选:A。
【end】
(2分)10.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网是生物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C、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食物网中任意食物链均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
【标准答案】 C
【解析】
【思路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许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就构成了食物网,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
【解题过程】
解: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进一步构成食物网,由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A正确;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由于食物关系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B正确。C、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需要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还需要分解者,C错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中任意食物链均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此渠道进行的,D正确。故选:C。
【end】
二、简答题
11.如图为小雅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