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读书心得交流
和兴小学 郭灿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国谚语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对书籍没有了多少兴趣,能够归入“读书人”之列的,也许已经不太多了。除了学生、学者之外,教师似乎该排在“读书人”行列的第三位了。因为,教师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么?
“读书人”以读书为生。阅读不仅是“读书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这一部分,就好比汽车没有了燃料,好比胎儿失去了联结母体的脐带。对“读书人”来说,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阅读是一种生活,阅读是一种品质;阅读是一种思索,阅读是一种解脱。阅读有一种境界是读出自己。书籍恰如一面镜子,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符号和文字,而深藏在符号和文字背后的,则是思想和意义。通过符号的刺激,折射出来的是读者的心境、心态、心绪,以及感觉、感受和感悟。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说读出的意义可能会千差万别,这是读者阅历差异的缘故,是阅读目的的不同所致。
本假期,我的生活显得忙碌,照顾老人和孩子(因为我们平时无暇顾及,想在假期实现心愿),真是应了那句话“人到中年跑断腿”,但在忙碌的日子里我没忘记找时间读书,因为阅读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我首先突击了几期《小说月报》,共17篇中篇及数篇短篇,最有感触的是《晚安玫瑰》《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金字招牌》《大建商》《雨中黄花》《大反话》。其中《晚安玫瑰》使我领略了北国城镇哈尔滨的一些历史情况,反映了犹太人后代人生活状态和无资产的大学生漂流着的生活状态以及人在扭曲的心态下报复的亲人的痛苦。《大反话》描写了二战期间日本投降后遗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后代,和他们的爷辈父辈有着血海深仇的中国人以善良包容的心收留了这些无辜的孩子们,抚养他们长大成人,建立家庭。后来随着时局和政策的变化,他们有的举家移居到日本生活的状态。异乡的生活和他们忘不掉的魂牵梦绕的中国情感人肺腑。最让我动情的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个从大山里读书考出来的穷孩子,腰里缠着乡亲们凑给他的学费,一路步行打工到武汉上大学。一路上是他人生吃得最好的时刻,因为他好多好多年从没有吃饱过。他在那时候才知道,一个人吃饱了心情会有多么愉快。面对同学们的不理解他十分平静,他觉得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自己只能如此。这没什么好说的,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大学四年涂自强边打工边勤奋学习,他感谢身边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命运似乎并不因为他的勤奋而眷顾他,考研前夕,父亲意外去世,回家奔丧错过机会(因为系里教授曾对他说:只要涂自强报考系里的研究生且分数达标,会第一个录取他)。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半年奖金加提成被老板黄掉,好不容易换工作且争取到一个负责工程的机会,因为母亲被垮塌的老屋砸伤而成泡影。涂自强拼命工作,终于积劳成疾患了肺癌。这篇小说我读得泪流满面,小说揭示的只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吗?还有多少个“涂自强”在社会的底层挣扎着?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伤,更是社会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