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借此机会,我围绕“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这个主题,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些思考和体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习”热潮,省委、市委多次作出重要部署。特别是X月X日—X日,省管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期专题班在省委党校举行,省委书记X同志作了主题报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X同志作了总结讲话,要求全省党员干部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自觉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新X蓝图落到实处。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我们要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作为各级党校的必修课,真正学出一份忠诚、学出一份自信、学出一份担当、学出一份干劲。
这里,我想针对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洗碗效应、破窗效应、青蛙效应、马太效应、头雁效应”等“五种效应”,围绕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央、省委和市委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部署精神,如何用足用好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从严管理、正向激励、关心关爱等政策措施,更好地激励广大干部心无旁骛、放心大胆地干事创业,和大家作个交流。
第一,坚持容错纠错,破除“洗碗效应”
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常洗碗的人难免会失手将碗打破;洗的碗越多,失手打破碗的次数就可能越多,这一现象被称为“洗碗效应”。现实中,一些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干得多,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多一些;还有的干部敢作敢当、敢抓敢管、雷厉风行,得罪人的可能性也相对大一些,导致在民主测验、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等方面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从我们开展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X%的调查对象感到当前问责处分的压力大,干事创业没有“安全感”。比如,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多、征地拆迁任务重、社会矛盾复杂的乡镇,干部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工作非常辛苦,但还是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特别是面对一些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容易引发信访问题。很多基层干部反映,常常感到“头悬利剑、压力山大”。再比如,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很多工作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等等。每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需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甚至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很难保证不出现失误或偏差,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反对的、质疑的、批评的声音。如果没有一种制度加以保障,一旦出现失误和差错,就“不问青红皂白”地加以指责,长此以往,则“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想法就会滋生蔓延,“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者会越来越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洗碗者”就会越来越少。
如何破解这种“洗碗效应”呢?早在30年前,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的《弱鸟如何先飞》一文中就指出,在抓廉政的同时,也要正确区分违法乱纪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失误。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改革者的积极性,鼓励干部为人民事业敢为天下先。我们既要敢于惩治,又要善于激励,自始至终都必须把握好政策。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他指出,对这样的干部,一定要全面评价、把握主流,既肯定成绩,又诚恳指出不足,帮助他们改进提高,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减少失误。不能求全责备,一有失误就加以责难,这样会挫伤干部敢于担当、勤奋工作的积极性。
这次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和省里的《实施意见》,贯彻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首次从制度层面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作出规定,明确了哪些可容、哪些不能容、怎么容、谁来容等问题,让干部知道能试水的地方在哪儿、不能踩的红线在哪儿,让干事者、担当者绑上了一条“安全带”。去年X月,市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可容的X种情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中因缺乏经验而出现的失误;二是在服务和推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中出现的无意过失;三是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中因客观原因出现的失误;同时规定了X种不可容的情形。这X种可容情形和X种不可容情形,比较具体地界定了干部干事创业的“边线”和“底线”。各级党委(党组)要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勤于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流汗者不流泪、担当者没有后顾之忧,形成“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机制。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操作呢?关键是把握四条:一是主动容错。市委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效能办等相关问责部门,在对相关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处置时,要认真对照容错条件和情形,对确实属于“可容”的,就要坚决大胆容错,避免干部被“误伤”,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只要是一心为公、不谋私利、敢作敢当的干部,工作中偶尔出现了失误或偏差,组织上就应该为他们说公道话,最大限度地为他们保驾护航。二是事后容错。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那些受到问责处理后影响期满的干部,只要积极改错、表现优秀,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提拔使用等方面要公平公正地对待。这一条非常重要。前段时间,市委组织部按照市委X书记的指示要求,对各地受处分后影响期满,且表现比较优秀的正科级干部进行摸底,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了一批人。对这样的干部,该用的就要大胆用。三是纠错防错。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我们要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失误,既不能“一问(责)了之”,也不能“一容(错)了之”,要本着宽容失误、治病救人的原则,容错或问责之后更要积极地帮助纠错改错,防止一错再错。既要在完善机制、堵塞漏洞上下功夫,又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掌握政策法规、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和错误。四是澄清保护。就是对那些受到不实举报和非议的干部,要及时澄清事实,还干部公道和清白。前段时间,XX通报了X起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的典型案例,并对涉嫌诬告陷害的相关人员依法依纪作出处理,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片叫好。中央纪委网站评论文章指出,这些有力举措,传递出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向诬告陷害者亮剑出招的强烈信号,树立了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鲜明导向。市委的《实施办法》第九条也作出规定,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引发的负面舆情,要迅速查明情况,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公布事实真相,纠正错误看法,消除负面影响;对诬告陷害、恶意炒作、造谣中伤或干扰改革创新,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X区建立了失实信访举报问题澄清机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实施失实信访举报问题澄清工作,截至目前共为X名党员干部进行了澄清正名。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将会同市纪委建立容错纠错会商机制,对哪些该容、哪些不能容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该容的要大胆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既不能放过有问题的干部,也不能耽误没问题的干部。
第二,坚持能上能下,防止“破窗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有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就会形成‘破窗效应’”。“破窗效应”的出现,不但会诱使违纪者继续犯更大的错误,而且会将这种不良风气扩散到周围人群中,最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笼子”越扎越紧,党风政风得到了根本好转。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些党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不够、理解不深,甚至感慨“规矩太多、束手束脚”“为官不易、官不聊生”;有少数干部“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四平八稳、庸懒无为,坐等提拔晋升;有的“混日子”“当摆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连钟都懒得敲”;有的不干实事、做表面文章,热衷于跑关系、做人情,还混得风生水起。对此,习总书记曾严厉地指出,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当对“为官不易”感到羞耻,应该要予以严肃批评。习总书记在X工作时还指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把“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作为为官之本。对那些不担当、不作为、不胜任岗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如果不坚决果断地调整下去,那些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也会纷纷效仿,就会造成“破窗效应”,想干事、敢担当的干部就会越来越少。
如何防止这种“破窗效应”呢?中央的《意见》明确要求,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推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为此,必须要考准考实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作风,把“能者”和“庸者”区分开来,让干部“上”得去“下”得来。近年来,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和完善“年度考核、一线考察、蹲点调研、专项评议、绩效考评”相结合的“五位一体”干部考核办法,既广泛发现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好干部,也精准识别庸碌无为、不敢担当的差干部。年度考核方面,对在重点项目、脱贫攻坚、急难险重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先评为优秀等次;对XX基地、省运会筹委会等重点工作抽调半年以上的干部,实行单列年度考核,并按最高比例X%核定优秀名额。X年度考核,全市X名市管干部评为优秀等次。一线考察方面,今年市本级确定X等28个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列入考察范围,每月至少进点考察一次,每月一汇报一分析。全市共组建X个考察组,对X个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铺开跟踪考察工作。市委还计划专门拿出X名左右处级职数,专门用于提拔重用实绩突出、条件成熟的X项目参建干部。前段时间,我们通报表扬了市级一线跟踪考察中发现的省运会筹备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X名和重点项目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干部X名,收到了很好的反响。蹲点调研方面,去年以来已完成X个县(市、区)、X个市直处级单位领导班子的蹲点调研,全方位、立体式、近距离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让干部有压力、有动力。结果运用方面,提出了表扬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培训一批、教育一批的“五个一批”举措,去年以来共提拔重用处级干部X名,调整不作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等处级干部X名。比如,我们在某个县蹲点调研中发现X名副县长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做群众工作不够讲究方式方法,X名乡镇党委书记调动干部积极性办法不多、部分重点工作推进较慢,X名县直单位“一把手”精气神不足、工作成效较差,都及时向市委和县委反馈,并作出了相应的约谈提醒或调整岗位。市委X书记在多个场合,对一线考察、蹲点调研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精准度,下一步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此外,针对县以下机关干部职级晋升中存在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县以下机关干部职级晋升考核办法,综合运用“五位一体”干部考核成果,加强对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把关,也就是说表现差、干不好的干部即使任职年限够了,也不能晋升职级。比如,最近X县对一名乡镇司法所所长职级晋升进行考核,考核等次为基本称职,确定为考核不合格,就不予晋升职级。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用好干部能上能下这把“利剑”,坚决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第三,坚持从严管理,避免“青蛙效应”
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问与会代表:“你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吧?”他接着说,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死去了。一个人也是如此,职务升迁了,生活变好了,信念就可能慢慢消失了。如果你自己不去自我警醒,那么谁还能叫醒你呢?去年底,习总书记就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中央纪委还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列出了X种表现,这些现象在我们X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今年X月,省效能办通报了全省行政服务效能和干部精气神明察暗访发现的X个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X的有X个,具体表现为:XX等X类。针对这些问题,X省长作出批示,“必须动真格,下大力气整治。坚决打击‘不作为、乱作为,空喊口号不干实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省效能办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杀伤力”很大,破坏了一个地方的营商服务环境,也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之下,之所以仍然有少数干部像“温水里的青蛙”,贪图安逸、舒舒服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说到底是有的单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党内监督乏力,作风建设流于形式;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好人主义盛行、怕得罪人,不负责、不担当,不想抓、不敢管。
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如果不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最后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造成严重后果,个人也要承担责任,受到问责处理。比如,省纪委网站年初曝光了某市国土局、住建局、效能办等部门工作人员官僚主义问题。X年X月X日,该市一街道办事处上报请示件,X,造成恶劣影响。该市对X进行了免职处理,对X相关责任人予以诫勉、调离岗位等处理,并责成X党组作出深刻检讨。2016年6月,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规定对不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对相关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予以严肃问责。再比如,最近X省通报了X湖区X非法矮围的处理结果,共有X省畜牧水产局、水利厅、林业厅等部门和X两市的X个单位、X名国家公职人员受到问责处理,可以说非常严厉。前不久,中央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调要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并新增了“庸懒无为、效率低下”“其他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等违纪情形,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出台了《X省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若干规定(试行)》,强调要突出实干导向,把群众、基层和企业等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高低、获得感多少作为评价规定执行是否到位的根本标准,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程序、提升服务效能。
这些反面案例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为此,一定要强化“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的意识,进一步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上下功夫,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当前,市委组织部正在探索建立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三级预警”机制,通过信访举报、干部考核、蹲点调研、效能督查、检查评比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市管干部、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等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失职渎职、不担当、不作为等方面的负面信息,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精准性、有效性,更好地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已经收集到市管和组织部管理干部存在的“负面信息”X多条,进行提醒X人次。下一步,还要结合巡视整改,会同相关部门,对蹲点调研、巡察检查、信访举报等渠道发现的不想抓、不敢管、不讲原则、回避矛盾、搞一团和气的领导班子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