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難过 上传于:2024-06-27
期末测试(二) (考试时间:100 总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6分)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 (1)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曹刿论战》 (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3)《<孟子>两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 )。 【标准答案】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平日要注意积累。 【end】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互联网及社交媒体(jué)( )起的时代是新闻最多的时代,我们被(guǒ)( )挟在信息洪流中,看似享受着信息带给我们的便(jié)( ),有时却未必看见真相。我们只有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不会被舆论迷(huò)( )。 【标准答案】 崛;裹;捷;惑 【解析】 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end】 3、(3分)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更正。(3分) 身居简出 不屑置辩 大廷广众 金碧辉煌 ( ) 【参考答案】 身—深 廷—庭 【解析】 要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 【end】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标准答案】 C 【解析】 A、“使……造福”搭配不当,应为“为……造福”。B、“大约”和“左右”重复,应去掉一个。D、两面对一面,前面是“能否”两个方面,后面是一个方面。 【end】 5、(4分)名著阅读。(4分) 皇帝和全朝官员都站在岸上,等待着这一次伟大冒险的结果。他们只看到船只排成一个大半月形向前推进,却看不到我,因为这时水已经没过了我的胸脯。当我走到海峡中间时,他们更加愁闷,因为这时只有我的头是露在水面上的。皇帝断定我是溺死了,而敌人的舰队又来势汹汹地从对面开来。可是不久他就放心了。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儿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 上述文段选自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①( )》。“这一次伟大冒险”是指②( )。“我”还机智地扑灭了利立浦特国皇宫的大火。“我”这么一个勇敢、聪明并且正直的人,利立浦特国君臣却③( ),导致“我”被迫逃离该国。“我”在利立浦特国的经历,体现了这部小说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奇异的想象,④( )。 【参考答案】 ①《格列佛游记》 ②独自下到海里把敌舰拖到本国港口 ③密谋弄瞎“我”的双眼(或欲慢慢折磨死“我”)④辛辣的讽刺(扣住“讽刺”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要识记文学常识。《格列佛游记》是在中考指定的阅读篇目范围内,同学们应对重点情节、主题、特色等熟记于心。 【end】 6、(4分)下面的两枚猴票图样,你喜欢哪一枚?请结合票面内容和链接材料说明理由。(4分)  [链接材料] 1980年,黄永玉设计了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时隔36年,黄永玉再次执笔,为丙申猴年设计了两枚猴票:左边这枚寓意为“捧桃献瑞”,右边这枚寓意为“合家欢乐”。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1)喜欢左边这枚。票面中,一只猴子一手攀住枝条,一手托着桃子,一条长尾巴缠绕在枝条上,画面活泼可爱。这枚猴票寓意为“捧桃献瑞”,是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 (示例2)喜欢右边这枚。票面中,一只大猴盘腿坐在中间,两手各抱着一只小猴,两只小猴亲吻着大猴,画面温馨祥和。这枚猴票寓意为“合家欢乐”,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解析】 首先应说明喜欢哪一枚,然后说明理由。说明理由时,一要仔细观察,完整有序地描述票面内容;二要结合链接材料,把邮票设计的寓意表达清楚。 【end】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5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end】 (2分)7、《关雎》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答:( ) 【参考答案】 抒发了男主人公求偶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解析】 古诗文的思想情感,应注意理解和记忆。河北省必考的34首古诗文,建议一一总结。 【end】 (3分)8、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分) 答:( ) 【参考答案】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解析】 对古诗诗句的赏析,同现代文的答题思路相同,即手法、内容、情感三个思考角度。注意用具有规律性的句式进行回答。 【end】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5分) 与王介甫第一书① [宋]曾巩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有删略) [注] 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辞。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end】 (3分)9、用“/”给文中加括号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答:( ) 【参考答案】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解析】 结合原文情境,根据意思断句即可。“间以王回文示之”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有空把王回的文章拿出来给他看。“亦以书来言”可以理解为“也写信来说”,也可以理解为“也写信来,信上说”,所以此处断句可以是“亦以书来言/此”,也可以是“亦以书来/言”。“世所无有”意思是:是世间所没有的,所以这四个字应放在一起。 【end】 (4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 )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 )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 ) (4)余俟到京作书去  ( ) 【参考答案】 (1)向西行进(向西前进) (2)遗憾 (3)稍微 (4)等待,等到 【解析】 本题可以结合语境进行解释。(1)题中“西”充当谓语动词,所以解释为“向西前行”;(2)题就是表达了不能与人才交流的遗憾之情,所以“恨”解释为“遗憾”。此外,要学会知识的迁移,所学习过的“宾客意少舒”中“少”就是“稍微”的意思,“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中“俟”就是“等待、等到”的意思。 【end】 (3分)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译文:( ) 【参考答案】 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假使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使”“如此”“耻”的翻译,倒装的句式要调整过来进行翻译,把“不光耀于世”调整为“不于世光耀”。 【end】 (2分)12、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答:( ) 【参考答案】 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解析】 找到原文“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即可得到答案。 【end】 (3分)13、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 答:( ) 【参考答案】 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解析】 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信息。“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根据以上句子,能归纳出答案。 [参考译文] 最近托付彦弼、黄九各自带信给您,应当收到了。我到金陵之后,从宣化(州)渡过长江来到滁州,拜见欧阳先生,住了将近二十天。现从泗水逆流而上,与舟船侍从再向西走。欧公看了您全部的文章,喜爱、感叹、朗读、抄写,不知疲倦。我又抽空把王回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个人的文章叫人惊叹,是世上所没有的。可能古代的学者有这样文章,然而气势和才华不足以感动人。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他重视这些文章到这种地步,又曾经编《文林》,全部是当代人的佳作。王回的文章和您的文章,大多已经编入了。到滁州与欧公关于人事的议论很多,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评论,那遗憾没有办法估量,即使欧公也是这样想。欧公想见您一面,能作来一次的打算吗?心中的事有很多,不见面的话难以说清楚。 我这次的行程,到春天才可能到京城。那时望您来信使我安心,我的病还跟那时您在黄九见我时一样,不知究竟会怎么样。我心中有要跟您讨论的事,想来即使没有相见,您的心里藏着的想法,有跟我相同的地方。欧公更想让您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不要用生造的词语,也不要仿效前人的写法,请选择适度,能表达思想就行。欧阳公说:孟子、韩愈的文章虽然高妙,但不必像他们那样写,取法自然罢了。(余下的事,)等到京城后写信告诉您。言不尽意,暂时停笔。 【end】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0分)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书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底,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宣言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end】 (3分)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3分) 答:( ) 【参考答案】 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解析】 文章第②段用“191次”这样一个具体的数字说明了提取青蒿素的不容易;第③段详细介绍了它的形态和能够治疗疟疾的原理;第④段举了1976年柬埔寨爆发疟疾,青蒿素挽救大量患者的生命的真实例子证明青蒿素的神奇疗效;第⑤段指出这种“神药”目前还存在提取原料贵且稀缺、回报率低、难以产业化生产等局限和不足。 【end】 (2分)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参考答案】 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解析】 说明文开头第①段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开头有描写性语言)生动形象地引出将要说明的事物事理;④点明题目;⑤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本文开头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并把它和青蒿素的发明者(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联系起来,照应了题目,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end】 (2分)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答:( ) 【参考答案】 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解析】 第④段主要内容是说明青蒿素的治疗效果。前面先介绍了美国的抗虐新药由于虐原虫产生耐药性而疗效大减,但是青蒿素却使虐原虫完全没有抵抗力;然后举了1976年柬埔寨爆发疟疾,青蒿素挽救大量患者的生命的真实例子证明青蒿素的神奇疗效,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end】 (3分)17、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答:( ) 【参考答案】 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解析】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主要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上。“目前”一方面说明人工合成青蒿素确实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必将攻克这些难关,使青蒿素在对抗疟疾上发挥更多的作用。 【end】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7分) 初冬 萧红 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遇见了我的弟弟。 “莹姐,你走到哪里去?” “随便走走吧!” “我们去吃一杯咖啡,好不好,莹姐?” 咖啡店的窗子在帘幕下挂着苍白的霜层。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 我们开始搅着杯子玲琅地响了。 “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 我摇了头,我说:“你们学校的篮球队近来怎么样?还活跃吗?你还是很热心吗?” “我掷筐掷得更进步,可惜你总也没到我们的球场上来了。你这样不畅快是不行的。” 我仍搅着杯子,也许漂流久了的心情,就和离了岸的海水一般,若非遇到大风是不会翻起的。我开始弄着手帕。弟弟再向我说什么我已不去听清他,仿佛自己是沉坠在深远的幻想的井里。 我不记得咖啡怎样被我吃干了杯了。茶匙在搅着空的杯子时,弟弟说:“再来一杯吧!” 女侍者带着欢笑一般飞起的头发来到我们桌边,她又用很响亮的脚步摇摇地走了去。 也许是因为清早或是天寒,再没有人走进这咖啡店。在弟弟默默看着我的时候,在我的思想宁静得玻璃一般平的时候,壁间暖气管小小嘶鸣的声音都听得到了。 “天冷了,还是回家好,心情这样不畅快,长久了是无益的。” “怎么!” “太坏的心情与你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要说我的心情不好呢?” 我们又都搅着杯子。有人走进来了,那个响着嗓子、嘴不住在说的外国女人,就坐在我们的近边。她离得我越近,我越嗅到她满衣的香气,那使我感到她离得我更辽远,也感到全人类离得我更辽远。也许她那安闲而幸福的态度与我一点联系也没有。 我们搅着杯子,杯子不能像起初搅得发响了。街车好像渐渐多了起来,闪在窗子上的人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