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学常识
作者
作品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旧传是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左传》《战国策》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是甲骨卜辞(刻在甲骨上的占卜之事),再由《尚书》到《春秋》发展到《左传》,被确定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背景资料
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都在今山东境内。齐是一等国,在春秋时期并国三十五;鲁是二等国,曾并九国。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前此两年,齐桓公(即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jǔ)国的公子小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齐桓公后来却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成为历史佳话)。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当时齐胜鲁败,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第二年春又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雅词积累
常考实词
师、伐、将、见、食、间、鄙、安、从、信、属、逐、视、故、国、再、作
其他常见实词
谋、测、靡、伏
常考虚词
而,其,与,何,之,以,为,者,于,乃
其他常见虚词
弗、既、察
多音字
间、乘
生僻字
刿(guì) 鄙(bǐ) 孚(fú) 徧(biàn) 靡(mǐ)
成语
一鼓作气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2.小大之<狱>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 虚报 今义: 增加)
4.<牺牲>玉帛 (古义: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 为革命事业献身 )
5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6 <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译:能,行)
7牺牲玉帛 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8忠之属也 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
9小大之狱 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10可以一战 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
11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实情。今:感情。)
1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一般“福”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一词多义
安:养(衣食所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而:1承接关系,就,然后 登轼而望之 2转折关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鄙:卑鄙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 出身卑微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其:1他的(谓其妻曰;其乡人曰;帝感其诚)2他们的(下视其辙)3其中(公问其故)
与:1连词,和(吾与汝毕力平险;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介词,跟(公与之乘)
故:原因、缘由(公问其故) 所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何:1怎么(如太行王屋何;徐公何能及君也)2为什么(又何间焉)
之:1他们(公将驰之;跳往助之)2这件事(肉食者谋之;暮寝而思之)3此,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的(小大之狱;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在河之洲;)5主谓间不翻译(吾妻之美我者;汝心之固;虽我之死)6补充音节(公将鼓之)7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期年之后)7它,他,她(寤寐求之;溯洄从之)
加:更加(而山不加增)好处(万种于我何加焉)虚报(弗敢加也)
信:1实情(必以信)2信用(小信未孚)3相信(忌不自信)
从:1由,自(客从外来)2跟随(战则请从;溯洄从之)3听从(民弗从也)
属:类(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忠之属也)嘱托(嘱予作文以记之)
视:1看(孰视之;窥镜而自视)2察看(下视其辙)
者:1……的人(肉食者谋之;齐国之美丽者也)2表停顿(北山愚公者;吾妻之美我者)
于:1在(战于长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到(皆朝于齐;达于汉阴)3向(欲有求于我;告之于帝)
见:1拜见(于是入朝见威王)2接见(曹刿请见)
以:1认为(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2凭(何以战;可以一战;一君之力)3按照(必以情;必以信)4把(必以分人)5修饰关系,来(河曲智叟亡以应)
间:1间或,偶然(时时而间进)2参与(又何间焉)
雅句积累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省略句
1、省略主语: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2、省略宾语: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3、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