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
一、原辅材料的检查
服装的原辅材料是构成服装成品的基础,把好原辅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料投入生产,是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原辅料入库前的检查
(1)材料的品号、品名、规格、花型、色泽等是否与入库通知单及发货票相符。
(2)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整洁。
(3)核对材料的数量、尺寸规格及门幅等内容。
(4)检验材料外观及内在质量。
(二)原辅料保管状况的检查
(1)仓库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有关原辅料的贮存,如储存毛织物的仓库需具备防潮、防蛀等要求。
(2)仓库场地是否整洁、货架是否光洁,以免沾污或损坏材料。
(3)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标志是否清晰。
二、技术文件的审核
技术文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因,属于生产中的软件部分。产品投产前,必须对各项技术文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正确无误。
(一)生产通知单的审核
对即将发放到各车间的生产通知单中的各项技术指数,如所要求的规格、颜色件数是否正确,原辅料之间是否一一对应等内容,进行核对与审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向下发放投入生产。(二)缝制工艺单的审核
对所制定的缝制工艺标准进行复核检查,核对有否遗漏和错误,如:①各部位的缝合顺序是否合理、顺畅,缝迹缝型的形式及要求是否正确;②各部位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是否准确明白;③特殊的缝制要求是否明确指出。
(三)样板质量的审核
服装样板是排料划样、裁剪和缝制等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在服装的技术文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样板的审核及管理要认真细心。
(1)样板的复核内容
①大小样板数量是否齐全,有否遗漏;
②样板上的书写标记(款号、规格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③复核样板各部位的尺寸规格,若样板中包括缩水率,需核对缩水量是否留够;
④各衣片样板间的缝合处尺寸是否准确一致,形状是否吻合,如前、后衣片的侧缝、肩缝等处的尺寸是否一致,袖山与袖笼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等;
⑤同规格的面、里及衬的样板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⑥定位标记(定位孔、剪口)、省位、褶裥位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⑦按大小规格将样板码齐,观察样板跳档是否正确;
⑧经纱标记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⑨样板边缘是否光滑圆顺,刀口是否齐直。
当复核审验合格后,需沿样板的边缘加盖审核章,并登记发放使用。
(2)样板的保管
①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样板分类、分档,以便查找。
②做好立卡登记工作,样板登记卡上应记载样板原有编号,大小样板的片数、品名、型号、规格系列及存放位置等信息。
③合理放置,防止样板变形。如将样板放在搁架上时,应大样板在下,小样板在上,搁放平整。吊挂存放时,应尽可能使用夹板。
④样板通常放在通风干燥处,以防止受潮变形,同时要避免阳光直接曝晒以及虫蛀鼠咬。
⑤严格执行样板的领用手续及注意事项。
利用计算机绘制的样板,保存和调用均比较方便,同时可减少样板的存放空间,只需注意样板文件多留几个备份,以防文件丢失。
三、裁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裁剪前的要求
裁剪是服装加工的第一个环节,裁剪质量是保证缝制质量的前提。在对面料正式裁剪前,应注意以下项目的核查,把好裁剪质量关。
(1)核对原、辅料收缩率测试数据。
(2)原、辅料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3)面料纬斜有否超标。
(4)样板规格是否准确。
(5)色差、疵点、亏损、残破等有否超标。
(6)大小样板数量与样板登记卡是否一致。
(7)用料率定额是否明确,面料幅宽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符合。
(8)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是否清楚明确。
(二)排料划样的审核内容
(1)排料图上的样板型号、规格及面料的品号、色泽、门幅等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相符。
(2)面料正、反面有无划错。
(3)大小样板有无漏划或错划。
(4)排料图上衣片经纱方面是否偏斜,有否超差。
(5)衣片的倒顺向、拼接、对条对格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6)总用料率是否低于额定耗用标准。
(7)划样是否清晰,每个裁片的规格是否准确,定位标记有否漏划或错划。
(三)铺料质量控制内容
(1)所铺面料的品号、色号、花号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
(2)铺料的幅宽、长度是否与排料图相符。
(3)铺料的方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4)铺料的正反面、倒顺向、对条、对格及对花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每个色泽或花型所铺层数与裁剪方案是否相符。
(四)分包、编号、捆包的审核
(1)有无分错包的现象。
(2)各裁片包的编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编错、漏编或重复编号现象。
(3)同包内各部件规格是否相配。
(4)包内部件是否理齐扎好。
(5)包外标签是否标准、清晰、正确,如产品批号、规格、色号、花号、数量等是否与包内相符。
四、缝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缝制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所涉及的工序、人员及设备均较多,是质量易发生问题的部门,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我们要求用流水线式加工。这样可以保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质量连续稳定。质量控制人员应当在生产现场和生产流水线末端监督质量。主管人员应当经常在生产现场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以后,方可重新开始生产。出现问题要做好记录。应当有机修工对机器进行维护。所有机器都应定期检查维修。建议供货商可以与机器制造公司建立维修服务合同。机器操作者负责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如果出现大的机器故障,应当立即与机修工或主管取得联系。出现断针情况应当记录下来。所有断针的部位应当记录在工作日志中。
(一)缝制前的要求
(1)领取衣片时,核对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中的批号、规格及款式相符合。
(2)核对每包或每扎的裁片数。
(3)核对衣片规格尺寸有否变形。
(4)核对工艺单和样衣是否符合。
(5)核对裁片需组合部位是否吻合。
(6)核对辅料、衬料与面料是否匹配。
(7)操作要求是否清楚、明白、正确。
(二)缝制加工中的质量控制
1.加工工艺的核查
主要检查实际生产加工是否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规定的工艺设备及规定的工艺方法进行。
2.在制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内容
①所使用的各种辅料,如线、带子、扣、填充料及衬料等是否与规定的相符;
②缝制质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如兜牙宽窄是否一致,缝迹整齐与否,各部位对条、对格是否在要求范围内,等等;
③中间熨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分缝是否熨烫到位且平挺;
④商标、规格标志及成分与洗涤标志等是否钉准、钉牢;
⑤部件尺寸及半成品尺寸的误差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⑥产品是否整洁,无油污、水渍、浆点、擦伤等情况。
(三)缝制过程中检验点的设置
在缝制过程中的检验也称中间检验,如果检验点设置得合理,不仅能大大减少返修劳动量,同时能及早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
不同款式的服装,其检验点位置的设置不同,可参照以下几点:
(1)由检验点验出的疵病,应不必为返修疵点而拆开完好的成品。
(2)检验点应不被以后的工序所覆盖。
(3)合理配置检验员,并提供适当的工作量
(四)疵品统计
对缝制过程中的在制品及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同时,应将检验的结果记录统计,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使管理、技术人员对产生废次品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控制残次品的增多。
五、锁钉、整烫质量控制
(一)锁钉质量检验内容
(1)锁眼、钉扣线的性能、颜色是否与面料相匹配。
(2)扣眼间距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
(3)锁眼的针迹密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纽扣钉得是否与扣眼位置一致,扣上后是否平服。
(5)钉扣是否牢固、耐用。
(二)整烫质量检验内容
根据服装的材料和款式调节熨斗的加热温度。为了避免熨烫后出现极光的痕迹,建议使用尼龙熨斗罩。对厚重针织物来说,建议在熨烫服装时使用一些定型板,这样可以保持熨烫时服装不走样。
(1)熨烫外观是否平挺或符合设计要求。
(2)有无烫黄、烫焦、变硬、水花、亮光、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