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银行业会计风险管理
专 业 会计学
学习中心
姓 名 陈 丹 学 号 L20881919030
指导教师 孙 秉 超
2011
年
04
月
27
日
论 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会计风险问题,受到银行业内高度重视。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源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成为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银行业会计风险的概念表现出发,对银行业会计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对现阶段银行业会计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论述,最后提出银行业会计风险防范的措施,以期对加强我国银行业会计风险管理有参考意义。
关键字:银行业,会计风险,会计风险防范,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体制,会计监督
目 录
一、银行业会计风险的概念 4
二、 银行业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4
(一)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 4
(二)内部稽查审核不力 5
(三)银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5
三、我国银行内部会计风险管理的现状 5
四、防范银行业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5
(一)建产键全适应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监督管理体制 5
(二)构建银行会计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6
HYPERLINK \l "_Toc293561503" (三)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 PAGEREF _Toc293561503 \h 8
HYPERLINK \l "_Toc293561504" (四)创建重视知识和人才的机制 PAGEREF _Toc293561504 \h 8
HYPERLINK \l "_Toc293561505"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93561505 \h 10
一、银行业会计风险的概念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会计风险。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银行会计风险可以界定为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
银行内部会计管理机构和基层部门进行各项会计业务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即构成银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核算不真实,引发重大损失和经济大案的发生。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和银行监督,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和控制手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主要的核算程序他们间的相互牵制较弱,属于事前控制的制度建设比较滞后,二是对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监督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纠查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深入研究,没有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同时在监督人员素质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 银行业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
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对不确定事项采取稳妥谨慎态度的一种必要的反映,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应付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将风险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项会计政策,是风险控制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运用。它体现了会计实践的一般规律。在银行会计的核算中,采用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与报告方法,可以有效地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而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所以,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甚至直接导致风险。另外国家对金融机构监管缺少经验,监控力度不够,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因而很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再则,金融改革后,对金融会计在金融机构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有关法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滞后,直接制约着会计职能的发挥,会计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而忽略了事前预测、事中参与决策、事后分析评价的管理功能。
(二)内部稽查审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 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三)银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三、我国银行内部会计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银行界强化了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树立了内控观念,加强了账务控制,设置了科学的操作规程,建立了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加强了重要物品、重要岗位的控制,构建了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但是由于银行业迅猛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业务手段多变的情况下,一成不变的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处于失控状态。近年来金融业发生的大案、要案,追其原因无一不与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有关。
良好的会计控制环境是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和条件,决定着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效。但是由于会计控制的环境目前很难彻底改善,如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制定执行、领导者的水平、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部门机构岗位的设置等方面都亟待优化。由于银行会计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职称偏低的现状,造成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与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管理层整体素质较差,致使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受到很大影响。
四、防范银行业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应从建立健全适应银行经营要求的银行治理结构和管理型会计核算体新体系、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使用价值、构建稳键经营的银行会计新机制以及加大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开发、制定与落实相应的对策。
(一)建产键全适应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监督管理体制
加强银行业的会计监管,不仅需要规范监管标准、统一监管规则、完善监管政策,而且要求银行业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分工进一步明确,使银行业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风险管理工作。
1、尽快改变银行原有的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常常使得企业的利益在会计系统监督经营业务中开展,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落实。一个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原来股权不变的前提下,将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和监管体系,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动力。
2、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所谓大集中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是指全行实行由总行、基层、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即在总行统一核算,统一会计管理的前提下,全行设置若干个分行数据处理中心,一个中心负责处理若干个基层分行的会计数据,也就是基层分行业务处理的有关信息从柜台输入后,通过信息网直接传送到分行数据处理中心的主机进行数据处理,由核算中心直接生成各基层行的有关会计报表,总行数据中心再根据分行数据处理中心传送的数据通过有关转换,汇总合并自动生成全行的会计报表。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直接面向基层分行,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分析加工等,由分行数据处理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行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还可以极大的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
3、银行业的监管应该保证透明化和市场化。监管项目应该以银行业最基本的指标,如:资本充足率、股权结构、储户的资金安全性等为准绳,监管标准对任何银行都应该一视同仁。就目前来看,银监会正致力于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把精力主要放在具体政策和规定的制定上,这与当前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阶段与管理水平直接相关。但从长远来看,有些具体的规定可以交给银行自己来做,不需要强求统一。因为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同,有些银行可以把规则制定得更细一些,而有些银行可以把规定做得相对简单一些,这有利于大幅度提升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上运作的独立性,强化其风险意识,增强国内银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4、银行业的研发分工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除本行工作以外,还作了一些宏观金融研究。在国外,这些研究往往不是由银行来做的,而是通过国家宏观经济监管部门来提供数据,由其他各种学术性或非学术性机构来进行宏观研究,银行所关注的只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因此,优化国内银行业与宏观监管部门的分工,使银行业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风险管理上,这对提高两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都大有裨益。
(二)构建银行会计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充分发挥银行会计监督职能,对全行各项业务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银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强化内部建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有效防范和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的手段。
1、要防范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真实性原则。内控制度建立应该从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机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订切实可行、便于实施的会计内控制度,以保证会计核算和结算的准确及时,防范银行经营风险。
规范性原则。各项会计业务流程按照会计内控要求予以规范,加强重要环节的控制,做到会计核算、财务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提高会计操作透明度。
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原则,也是深化内控机制应严格遵循的准则。对会计业务处理必须实行交易授权,不得私自处理未经授权的事务。对重大会计事项实行审批制度,防止发生舞弊行为。
2、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
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事后监督是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根据业务量状况,设置相应的机构,组织一批业务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将全部会计业务重新进行一次复核性操作,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3、树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观念及运行过程中的监控事项
①、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控制机制建设。要根据银行业务运作程序,建立起相应的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