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替身 上传于:2024-07-19
走进心灵真诚对话 吕爱军 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一些学生在认知、情感、心理、思想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问题行为。于是,他们就被教师和同学们贴上品行差、智力低下、好说谎、小偷、多动症等形形色色的标签,进而慢慢地变成了问题学生。笔者就问题学生的形成、预防和转化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 第一步,出现问题行为。学校规章制度中有着许多明确的行为要求,如上学不准迟到,上课不能随便说话,禁止踩踏草坪,上下楼梯必须靠右行,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等。那么多的“不准、不能、必须、禁止”,圣人也难免犯错,更何况是心智不够健全的学生呢?出现问题行为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第二步,被贴上“标签”。学生因为好奇心、易冲动、不良习惯等,出现了问题行为,由于教师的片面认识和轻易否定,由于同学们的随声附和,这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对号入座,贴上了各种“标签”。 第三步,成为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经常遭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贬损歧视,正常成长的环境就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多数学生慢慢地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