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地 理
(试行)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修习程度的终结性考试。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旨在全面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完成地理学科必修课程后的学业水平,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考试依据和原则
1、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的《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以及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等进行命题。
2、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试题内容科学、严谨,文字简洁、规范,答案准确、合理。
(2)基础性原则——针对地理必修模块命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通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向性原则——命题要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命题要发挥对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正确导向功能,要有利于促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4)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命题。试题内容避免客观因素影响,确保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范围与分值:
考试范围(模块)
分 值
地理1(必修)
约40分
地理2(必修)
约30分
地理3(必修)
约30分
2、考试内容及要求:
地理1(必修)
(一)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运用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天体系统及层次。
√
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
√
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概况。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
地球的外部圈层。
√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运用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矿物及其基本存在形式。
√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
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石转化。
√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质作用的分类。
√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
√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气团和锋面的概念及分类。
√
锋面系统与天气。
√
低压、高压系统与天气
√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概念、过程、环节。
√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运用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
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运用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根据有关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
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
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
地理2(必修)
(一)人口与城市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运用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形态、区位分析。
√
城市土地利用。
√
城市功能分区。
√
中心地理论。
√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及其意义。
√
推动城市化的动力因素。
√
城市化的特点。
√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城市环境问题
√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的文化差异
√
(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运用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
√
农业地域类型。
√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工业区位因素。
√
工业联系、集聚和转移。
√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
交通运输与聚落。
√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
(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运用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地理3(必修)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应用
运用
了解区域的含义
区域的含义及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