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D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答案:B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答案:A
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答案:B
5.培养劳动者是(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答案:A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答案:C
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D
1.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 B.题海式 C.启发式 答案:C
2.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 ),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寄宿制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答案:A
3.( )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A.初中 B.普通学校 C.小学 答案:B
4.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 )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答案:B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 )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答案:C
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答案:C
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
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经费保障 答案:B
8.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 )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答案:C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 )。
A.2006.9.1 B.2007.1.1 C.2007.9.1 答案:A
2.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 )的建设。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答案:B
3.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 )。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不收学费、杂费 C.不收书本费、杂费 答案:B
4.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批准。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C
5.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A.5,6 B.6,7 C.7,8 答案:B
6.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
A.开除 B.批评教育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答案:C
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答案:C
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答案:C
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答案:C
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答案:A
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