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称谓变迁及其意义嬗变
摘 要:中国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园林史上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园林”一词,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有过很多称谓,既有“供帝王游憩的宫苑”之称,也有私人的“山居、别业、林亭”等称谓。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园林”一词称谓的变化,探究其从皇家贵族逐步面向文人士大夫,从帝王狩猎、游赏的境域到自然山水园,再走向城市宅园的嬗变过程。
关键词 :园林 称谓 嬗变
同一词汇有不同的称谓,任何一个词汇的意义都存在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内,具有明确的时代性[1]。“园林”一词作为我国本土特有的词汇,历经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五个最主要的发展阶段,每个时期,“园林”的含义都有所不同。称谓的变更,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
从秦汉至明清,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称谓分别是:囿、宫苑、山居、别业、林亭等。
现代《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园林的称谓包括:庭院、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