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
C.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的时代 D.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
3.秦代设郡,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置县,县视其大小置“令”或“长”。秦朝的郡守、县令(长)
A.相互独立且牵制 B.由皇帝直接任免
C.经地方推荐产生 D.有封地可以世袭
4.据统计,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这一做法的目的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缓解“冗兵”问题
5.明代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知明代的监察制度
A.开始形成独立的监察体系 B.有效预防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C.有利于促进封建政治的清廉 D.有利于推动人才公正选拔
6.元世祖继位后,废除唐宋以来的三省制而实行了只设中书省的一省制,并由皇太子挂名担任中书省的长官。此措施
A.削弱了丞相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不利于皇权专制 D.违背了历史潮流
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8.“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指的是
A.政事堂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9.一位政治家在演讲中提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梭伦改革时期 B.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期
C.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D.克利斯提尼时期
10.雅典人认为,无视法律的专制政体是坏的政体,因为它剥夺了人民的自治权,抛开公认的法律,依自己的主观任性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这反映出古代雅典主张
A.法律至上,杜绝人情 B.平民政体,中央集权
C.实行法治,防止人治 D.权力平等,社会契约
11.在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古罗马法学家认为“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反映了罗马法有利于
A.保障社会绝对公正 B.调节社会关系 C.保护所有公民利益 D.巩固帝国统一
12.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13.1760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约占下院人数的八分之一,但到了18世纪末,他们的人数翻了一倍,约占下院人数的四分之一。中间阶层的部分成员可以购买爵位,渐渐接近贵族边缘。这一变化有助于
A.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B.议会民主制逐渐完善
C.限制国王的行政实权 D.扩大贵族的政治影响
14.1841年,一艘西班牙籍黑奴走私船上的奴隶在公海上杀死了船主,并关押了船上的其他白人水手。黑奴们本想返回非洲,可误入美国水域而被擒获。美国总统极力要求最高法院按西班牙的要求将奴隶退还。但最高法院最后以西班牙人出示的奴隶文书有问题为由驳回其要求,并表示“(这些黑人)不是奴隶,而是被劫持的非洲人”。该事件表明
A.西班牙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紧张 B.美国已经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黑奴制度遭受国际舆论的谴责 D.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15.美国的制宪原则起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
16.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下列有关英、美、德、法四国代议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下院议员由国王任命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C.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代表由普选产生
D.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参议院议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17.1871年,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宪法,德意志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最能从政治上反映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A.内阁的建立 B.议会的产生 C.国家的统一 D.联邦的形成
18.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成为一块界碑,铭刻了古老中国在枪炮逼迫下走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曾提倡“一夫一妇”制。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仍沿袭历代帝王的妃嫔制。这说明太平天国
A.政治主张具有矛盾性 B.坚持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
C.不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D.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
20.近代某条约规定,“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口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一规定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使列强获得在长江口岸的通航权
C.便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主权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其中第二次“大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2.2021年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二大”宣言就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提出了由土地革命转向国民革命方针 D.决定立即发动农民进行暴力革命
23.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做报告,他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A.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B.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 D.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24.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D.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
2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材料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是
A.资产阶级未能创造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毫无进步作用 D.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
26.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农民运动 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7.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为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作准备
28.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29.1955年7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在日内瓦开幕。这是自波茨坦会议以来的第一次四国最高级会议。会议商讨了有关德国、欧洲安全、裁军和促进东西方接触等问题。期间,艾森豪威尔提出彼此“开放天空”的建议,被赫鲁晓夫拒绝。据此可知,当时
A.美国意欲与苏联实现邦交正常化 B.美苏争霸的重点已转向太空
C.美苏两大阵营间对抗与缓和并存 D.苏联引领科技革命发展潮流
3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