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学科幼小衔接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陈辉 严海红
“宝宝,今天上课专心吗?有没有开小差?”年轻的妈妈在接自己刚上一年级孩子放学时问道,“妈妈,我没有开小差。”妈妈又道,“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老师讲哦。那你想开小差怎么办呢?”孩子骄傲地说“妈妈,我想开小差时,就使劲握拳,强制自己不想别的。”……
这段对话一直烙在心头,家长的希望,孩子的努力与无助……,在新的一个学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上报完成之际,为此想谈谈体育幼小衔接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双向互动,做好小幼衔接的必要准备
1、了解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区别
儿童到了小学,社会、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规范和严格,导致刚进小学的儿童很难适应,其主要原因是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一是在学习环境上,由丰富活泼的学习、生活一体的场所变成了比较单一的教室和操场;二是在学习规律上,由宽松的活动式学习变成了节奏紧张的上午3节课,下午2节课,而且每节课由原来的30分钟变成了40分钟;三是在学习方式上,由通过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获得多方面发展变成了在课堂中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系统学习,而且有家庭作业和严格的考试;四是在师生关系上,由原来固定的2名班主任和一位保育员变成了一个班主任和若干名专业课教师,而且要求不再是保教合一。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幼小衔接”规律的研究,使儿童能从幼儿园平稳向小学过渡。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要做的事,需要小学低年级的积极介入,同时也要克服过度化的倾向。
2、明晰彼此体育教学要求
幼儿体育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目标、内容要求、任务与课程理念等方面存在相近或不同。(见表1)
表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比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目标在健康目标中: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具体为:
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内容与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水平一,小学一二年级,分别从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任务与课程理念任务:1、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幼儿体育的指导要点: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3、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对体育教育在理念、目标、任务上有一定的差别,要使得儿童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完成顺利过渡,一定要加强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衔接的规律研究,特别是要了解彼此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彼此倾斜,使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能够接受,不至于产生“陡坡”。对此,一方面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要建立相关制度,保障衔接工作的开展,督促幼儿教师与小学体育教师加强研究积极应对;另一方面,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要做好培训等的协调和统筹工作。
二、关注基础教育背景下的幼儿体质
当下,体质测试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努力提高国民健康素质重要举措的“国民体质
监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对3—69周岁公民每五年进行一次 “国民体质监测”,以此来衡量全民健身成果和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指导健身,使国民树立正确健身观;促使政府运用科学方法,将国民体质作为国家资源和财富进行管理。二是面对学生体质的下降,国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教体艺〔2011〕2号)、《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规定的大、中、小学学生每年10月底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上报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为有效提高学生体质,一方面,教育部对全国各地、各所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按各项指标从高到低“全透明”进行排名,对各省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排名并公示;教育督导部门在现代化学校建设评审中,将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良好率列入考核内容;还有些地方将学生体质作为考核学校和政府效能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教育部门组织对各级各类学生体质进行抽测和开展各类通讯赛等,以此来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
由于幼儿体质不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之列,而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间隔,或者说成为一个小学生之间的分水岭为每年的9月1日。因此,要在每年10月底之前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并且要取得良好成绩和社会效应,对于一年级学生、体育教师、学校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为此,就相关测试指标作一比较(见表2、表3),希望学生体质在幼小衔接时,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体育老师能够在内容和要求上进行有的放矢的衔接。不然刚开始上小学体育课,部分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厌恶心理,进而会导致从娃娃开始就出现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另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否根据相关体质评价标准,对幼儿体育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体质评价体系,使幼儿体质也变成共同关注;或者就让学生体质测试的项目体现在“途中跑上”,即有关素质项目从三年级开始测试,给“起跑线”一点空间和自由。
表2、国民体质监测小学与幼儿部分项目比较
调研项目小学(6-12岁)幼儿(3-6岁)
项
目身体形态身高△△
坐高△
体重△△
胸围△△
上臂部皮褶厚度△
腹部皮褶厚度△
肩胛部皮褶厚度△
身体机能脉博△△
血压△
肺活量△
身体素质50米跑△
10米折返跑△
立定跳远△△
网球掷远△
斜身引体(男)△
走平衡木△
一分钟仰卧起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