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里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幼儿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3、支持幼儿。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五、创造一个能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环境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