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农学专业申请列为授予
学士学位专业汇报
农学系 肖必恒
(二○○七年五月十五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农学系全体师生员工,诚挚地欢迎各位光临我系指导工作。近年来,我系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为指导,认真组织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质量意识得到空前强化和提高。下面我就农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西昌学院农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39年原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创立之时,即设农学科;1951年更名为西昌技艺专科学校农艺科;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实施调整,建立西昌农业学校作物栽培专业;1978年成立西昌农专农学(专科)专业;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西昌学院,农学专业为西昌学院首批批准的本科专业之一。
自2003年开办四年制农学本科以来,至今已招收四届学生,现有农学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6人,2007年将有首届本科农学专业152名学生毕业。
农学专业现有2个教研室,5个实验室,1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标本室已成为世界植物学会注册检索的标本室(代码XISA)。专业教学实验设备价值约213.99万元。现有专业教师21名,专职实验人员3名。
二、实施本科教育情况
农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具有作物科学试验、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新技术推广、作物遗传育种、良种繁育、作物高产优质栽培、市场经营管理理论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通过抓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教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同步发展,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加强专业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2003年制定了《农学专业2003-2007年发展规划》和《农学专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根据农学专业长期办学实践经验,借鉴其他院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农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能够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四大模块:总学分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45.5学分、占总学分的26.7%,专业课模块64.0学分、占总学分的37.7%,实践技能课模块37.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素质教育课模块22学分、占总学分的12.9%。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农业人才所应具有的综合文化素质的课程。专业课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含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专业选修课旨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特长。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化以及专业方向的形成和巩固。实践技能模块是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课程的系统训练,可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各种实践,从而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奠定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模块是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课程设置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专业教学体系科学,强化专业定向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设创新学分;增加技能课程的学分比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
2、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大力推进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均有格式规范、内容齐全、能体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了《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争取将《作物栽培学》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规划明确,措施得到落实。近4年所使用的教材中,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规划教材等国家统编教材的选用率达到92.7%,其余7.3%为该领域的先进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参考书,提高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加强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本科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学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建与实践”课题,2005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作物生产类专业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课题,2005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专科‘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2005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专科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课题,2005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农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教改论文13篇,其中1篇获省级教学论文三等奖,2篇获西昌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获西昌学院优秀论文三等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学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通过几年的建设,农学专业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较大、发展后劲足的师资队伍。农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1人,构成情况如下:
1、学历结构:农学专业现有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8人,占教师总数38.1%;在读博士6人,在读硕士2人,占38.1%;本科学历教师10人,占47.6%;专科学历教师3人,占14.3%;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8人,占该年龄段教师的比例为42.9%。
2、职称结构:现有专业教师21人,其中教授7人,占教师总数的33.3%;副教授8人,占教师总数的38.1%;讲师6人,占教师总数的28.6%。
3、年龄结构:农学专业有35岁以下青年教师8人,占教师总数的38.1%;36-45岁教师9人,占42.9%;46-55岁教师2人,占9.5%;56岁以上教师2人,占9.5%。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7人,占教师总数的81.0%。
4、学缘结构:农学专业教师主要为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南充师范学院等院校毕业的学士或硕士。非本校毕业的教师18人,占教师比例的85.7%。本校毕业的教师3人,占14.3%。
5、学术梯队:农学专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1人,凉山州学术及技术带头人1人,凉山州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3人,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西昌学院优秀骨干教师2人。
(三)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1、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农学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了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实践教学各环节安排具体,并严格执行,能较好地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农学专业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先后建立了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和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确立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面向农村,全面提高农林专科培养质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农林专科4-1-1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教学成果均在本科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独具特色的《专业实践》课
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我们将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增设“专业实践”必修课,从而强化了专业技能和生产技能的培养,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4、充分发挥实验室、实习基地的育人功能
农学专业有5个专业实验室,1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 5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并配备有3名专职实验人员,实验实习条件较完善,实验项目齐全,实验室对师生开放,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90.89%,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为55.60%。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极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农学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让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野外实习报告等方式,将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引入教学;同时,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占必修课总课时数60%以上;充分利用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建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双语教学。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从2003年来,学校每年不断增加系部教学基本设施经费投入,以完善教学条件。
1、图书馆资料丰富:以学院图书馆为主体购置专业图书资料,现有农学类纸质图书8079种,17674册,价值34.60万元,现刊88种, 过刊1320册,金额4.22万元,农业类外文过刊5种,公用图书7400种,14800册,价值23.68万元。纸质图书合计15479种,32474册,文献总价值62.50万元。电子期刊171种,网络图书馆已初具规模。
2、实验室建设:农学专业现建有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农艺实验室、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生物显微及植物标本实验室,其中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植物标本室已成为世界植物学会注册检索的标本室(代码为XISA)。实验室面积1732.2平方米,500元以上设备价值总额达213.99万元。生均实验设备值达5927.70元。
3、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农学专业有校内教学实习基地1个,在校外紧紧依托攀西地区教学资源,与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明日风园艺股份有限公司、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立了5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
(六)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
农学专业根据学院“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检查评估行为
制定了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施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西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西昌学院教学检查实施办法》、《西昌学院教考分离实施办法》、《西昌学院学生评教实施办法》、《西昌学院教学(管理)违规及事故追究处理暂行办法》、《西昌学院教学奖励办法》、《西昌学院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西昌学院考试工作条例》等制度,保证教学在有序严谨的氛围中进行。
(2)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学科教学管理中的职能作用,通过督导,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教研室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3)充分发挥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成立了农学系教学督导组,坚持督导组听课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均进行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纪律检查,采取观摩教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委员督教、教师同行评教、教师互相听课等多种形式和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4)严格教师的日常管理,实行优劳优酬和教学奖励制度
教师课时津贴与教学效果挂钩,实行优劳优酬,严格执行《西昌学院教学奖励办法》、《西昌学院教学(管理)违规及事故追究处理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