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分析
一、背景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
划,“互联网+”迅速成为各方而追捧的热词。12 月,习近平主席在浙江乌镇举
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向世界宣告:“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
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作为一项
国家战略, 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同社会许多其
他行业一样,教育受到了互联网巨大的影响,“互联网+ ”思维对传统教育理念
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教育如何而对和适应“互联网+”,通过探索“互
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促进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既是深化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而前的现实课题。
二、对“互联网+”的认识
工“互联网+” 的提出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2 年 11 月于扬在易观第
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易观国际董事长区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
联网+” 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
和服务, 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
化学公式。 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
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2014 年 11 月,李克强出席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
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可见其重要作用。
2015年7 月4 日,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
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
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
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2 内涵
“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
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 这其中关键就是
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 “互联网+ ”被认
为是创新 2. 0 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 是知识社会创新 2. 0 推动下的经
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
通俗来说,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
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 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
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三、“互联网+教育”的提出
工“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构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 正深刻地改
变着教育的而貌,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教育视角认
识“互联网+”,应当看到这场风潮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学习、
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及由此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1) 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传统模式下,教育资源集聚在校园这个相对封闭
的物理空间里,局限于课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满足固定人群的需求。而
百联网以其强大的存储性和交互性的技术优势, 在短时间内迅速吸纳了海量的知
识和信息,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信息库”,并且这个信息库随着由
互联网终端连接起来的人们不断上传、发布新的信息而源源不断地扩容。借助互
联网,教育资源可以跨越校园、地区、国家覆盖到世界每个角落,优质教育资源
的平等共享成为可能并且极为便利.
《2) 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传统教育以学校为主要载体,借助于“互联网+”
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社会教育机构、新型教育组织依靠灵活性、免费性
等优势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强烈冲击,教育组织形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3) 学习一从被动到自主。传统模式下人们需要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安排到教室
听课,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成为无时不可、无地不可的事情,只要连接网络
就可以学习,不必再完全依赖于课堂和书本,学习者突破了校园的局限,真正实
现了时空上的自由。比如在线课程的学习就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首先学习
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 进入课程学习后可以自主选择将学习的经验体会放到网上
与他人分享, 最后可以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或者由其他学习者进
行评价。
《〈4) 教学一从灌输到互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教
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依束性明显减弱。 与之相适应,教
师的作用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服务者, 教学要从单向灌输
知识的“满堂灌”向更加注重互动对话的“翻转课堂”转变。
2.“互联网+教育”的可行性
《1) 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 2013 年 11 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教育
信息化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特别强调要
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2015 年 3 月,李克强
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互联网十”行动
计划。 同年 7 月, 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十”行动的指导意见》。
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互联网十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
(2) 电子商务的催生与带动: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
活动得到迅猛发展。2009 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达到 3. 6 万亿元。2013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 10. 2 万亿元,而到了 2014 年,中国电子商务
市场交易规模 12. 3 万亿元,增长 21. 3%,预计 2018 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24. 2 万亿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我国传统商业模式受到冲击,许多行业开始拥抱
互联网,从而出现了新的产品和服务。
(3) 网络教学环境的大力改善: 截至 2015 年 3 月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
中,81%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73%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43%的学校实现多
媒体教室全路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已率先实现 100%的学校互联网接
入并拥有多媒体教室
四、“互联网+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 成为国家战咯,BAT 等国内互联网大名纷纷布局教育,*瑟
联网+教育”呈现风生水起之势。然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部的“互联网教育”
模式失信还没有产生,“丐联网+”并未给教育带来太多的实质性变化。随着信
息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互联网将变得更加“无所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