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一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
分析与点评》
喜园
这个假期,有幸阅读了一本教育专业书籍,它主要告诉教师,如
何从孩子的细微心理分析入手,找出原因,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找
到相应的教育策略。其中有一篇关于“探讨现代中小学生自我中心的
困境 ”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引发了我的思考。
这一篇文章,引用了这样一个常见的案例;一个叫消浩的男孩,
聪明活泼很可爱。但深入了解后发现他我行我素,情绪波动大,爱在
同学面前机威风,承受能力低,不善于与同学相处。究其原因在于父
母长期在外做生意, 心中对孩子总觉亏欠, 每次回来对孩子有求必应。
而爷爷奶奶又十分亦爱孩子, 并将这种关怀和灞爱撤扩展到孩子们的
同辈交往之中,导致浩浩长期在长辈的荫庇下唯我独尊。
像这样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几乎每个班都有, 究其原因, 我
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缺失与偏差。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成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有的甚至家境正丰, 家
长恨不能把最好的东西捧到孩子脚下, 长期养尊处优使得孩子早已忘
了“珍惜” 的含义, 尤其是珍惜别人的付出与关怀。只和情索取与享受,
不懂回报。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大多数父母认为只要读
书好, 生活上的事情不需要孩子插手,导致了对孩子的过度娇惯和宠
爱。 而社会上大多数学校以智育为主,更多看重理论文化知识,多考
试,少活动,忽略人际交往能力与情商的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
剧了独生子女过度自我的心理倾向。 二是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缺少互
相理解和角色互换式的交往。 一方面家庭环境使他们成为单向的交往
对象, 交往者互相缺乏理解和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同
伴交往。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有出息"。除掉学习,几乎再没
有交往的内容和空间。从家庭到学校, 单调的学习生活可以解读他们
的成长过程。缺少交往就缺少理解无法感受别人的存在和情绪,也
容易忽略别人的利益。
在我自己的班上,就有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各
方面表现出众,多才多艺,但他们都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不懂得对
他人的付出怀抱感恩之心。 他们在物质上极为丰富,在精神上却非常
孤独狭隘。凡事镭铁必较,毫不相让。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任何付
出皆要有所回报, 否则不情不愿……'我意识到如果现在不扭转他们这
种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人生观, 将来必将成为人际交往的一大障
得,且不利于正直、包容、善良的健全人格的形成。于是我采取了不
少的方法或举行活动,试图让孩子们形成正确健良的社会交往习惯。
比如,举办以“我想谢谢你”为主题的谈话活动,让孩子们面对面的
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刚开始孩子们有些羞于启齿,我就带头,向平
时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孩子述说我的感激之情,在我的影响下,孩
子们发言越来越积极,很多话发自肺有蝴,十分感人。虽然谈话活动的
时间有限,但孩子们已初步意识到对于他人善意的帮助,自己至少应
当做到心怀感恩的心。此外,我们班还有一面中队墙,内容就叫“感
思的心” 平时我会发动大家主动去发现班上那些虽琐细,却值得大
家学习的小事, 比如帮助同学, 关心班级等等。 并给予这些同学表彰。
在这样的引导下我班逐渐形成一种淳朴的守望相助之风。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