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二)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核分人
得 分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4.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近日,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遭遇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空气污染问题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污染高发和污染面积日趋扩大的时期,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决问题,PM2.5防治需下重拳,从源头治理,大力控制燃煤总量增速过快的趋势。同时,要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整治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则明确地表示,北京市空气中PM2.5浓度过高,人体如果长期吸入,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
2.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
2012年,PM2.5治理更是被列为北京市的“一号实事”,6月1日,北京市的汽柴油执行京标准,首次规定了颗粒物的排放限值。在12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要求下降5%,而北京则是15%。与此同时,在中国过半的PM2.5超标的城市里,至今只有北京明确提出了PM2.5在203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治理时间表。
但专家表示,《规划》里5%改善目标的制定是按照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在“十二五”期间增加30%、机动车增加50%的假设来计算的,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即使采取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即末端污染治理技术),未来五年重点区域PM2.5的下降目标仅能达到5%。面对多个城市超标数倍、公共健康代价巨大的现实,这样的煤炭消费增长、机动车增加趋势意味着达标路漫漫。
“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某专家如此表示。
有专家研究指出,对PM2.5治理和防护,需要多管齐下,不仅需要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护手段,更需要政府带头深入对中国PM2.5的研究与监测,制定相关的治理政策。
首先就是要开展区域煤炭总量控制。基于单纯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决中国空气污染的严峻现实,如不大力控制燃煤总量增速过快的趋势,很有可能“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末端减排控制成果会被燃煤增加排放抵消,其排放的其他特征污染物也会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因此,在PM2.5污染尤为严重的重点区域应当考虑立即开展区域煤炭总量消费控制,有条件的城市群、区域开展跨行政区的煤炭消费零增长控制甚至削减目标。
其次,应立即推动现有燃煤电厂的脱硝改造和工业锅炉的关停与脱硫、脱硝改造。虽然国家已经发布《火电行业污染排放标准》,大幅收紧电力行业各项污染物排放限制并明确现有电厂需要在2014年7月达到排放标准,但自标准实施至今,火电行业脱硝改造进展甚缓。
最后,进一步改进排污收费政策。中国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污费大大低于企业治理污染物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治污的积极主动性,也使得排污合法的边界模糊。应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并加强监管,大大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3.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题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研究新的机制,推行以奖励代补等措施,鼓励多节能、多减排。
近年来,财政部在支持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以及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太阳能等方面,建立了财政支持体系:设立支持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两个专项资金,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好保障。
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科研方面,通过“863计划”、“973计划”等多个支撑计划,安排了近百亿资金支持建设核电站和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研究。
实施新能源产业创业计划,在北京等7个城市,创立了20个创业基金,规划投入1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目前吸引投资约70亿元。
我国依靠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在经济学分析中,巨额资本投入、旺盛的国际贸易拉动、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支撑及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都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与此同时,我国以牺牲环境与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特征是明显的、后果是严重的、代价是沉重的。我国的建材消费和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空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都出现了明显反弹,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河段严重污染,农村有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3亿多农民喝不上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生态和土地拆迁问题搅在一起,会成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早已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环境不公平也正在加重社会不公平。
4.在卢森堡,安赛乐米塔尔集团所属普莱莫瑞克公司,将集团四家钢铁厂产生的废渣、粉尘集中处置,不仅实现污染物质的零排放,避免损害公众健康和污染环境,而且利用独家专有技术从中提炼出生铁和高含量的锌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在挪威,BV生物柴油公司利用菜籽油生产低燃点生物柴油,其产品不仅供应传统的石化加油站,而且在全球范围率先建立起独立于石油公司运营的加油站,为顾客提供纯度为百分百的生物柴油,政府则以免收其所得税的方式予以财政支持。
在德国,从1991年起历时8年,由政府出资6亿马克,在联邦议会大厦屋顶安装了36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装置,设计建造了议会议事大厅自然采光系统和地热通风联合发电及热回收系统,使议会大厦能耗和运转费用大大降低,整个大厦设备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从7000吨最低可减少到400吨,从而使这座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成为德国最“绿”的建筑之一,更是一个由政府出资的环境教育课堂和节能减排的示范基地,每日吸引近万名游客亲身体验绿色节能建筑的神奇。
5.中国是个能耗大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资源约束压力越来越凸显。“十二五”规划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新要求,对优化能源结构提出了新目标。如何加强节能减排,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何发展新能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也成为政协委员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指出,为了完成能耗目标,2012年下半年一些地方一度出现拉闸限电、企业停产的现象,这带来了生产受限、生活不便等负面影响,违背了节能减排的初衷。
胡四一认为,节能减排要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要靠转方式、调结构,要靠节能意识和节能行动来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节能减排还要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建立一种机制,或出台更多政策支持,让企业有动力自发进行节能减排,这是急需解决的。”
国务院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需提高到11.4%。而此前国家能源局曾公布,到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可由2009年的70%以上下降为63%左右。虽然煤炭消费比重下调,但中国依然呈现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韩修国提出,对待煤电、火电等传统能源产业不能一味反对,要进行改造升级,要在发展中解决环保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则建议加强煤炭需求管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加快西部”的思路,尽快形成中国煤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格局。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共同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推广。
民盟中央的一份集体提案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出台新的限制能源消耗以及开展能耗评价方面的法规与政策,建立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能耗评价标准体系、管理与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等,加强对能耗与能源使用效率的评价、监督工作,以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传统能源消费占比下降,为新能源发展预留了空间,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不少政协委员提出,新能源发展不能变成“两头在外”的打工模式,即核心技术在外,应用市场在外。
以光伏产业为例,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10.7GWP,中国占48.7%,已居世界首位。但中国光伏产业的相关生产设备却高度依赖进口,装备国产化率仅为10%。在消费方面,中国的光伏产业出口的依赖较大,国内消费量仅居世界第十位。
钱智民注意到,能源行业的突出问题是整个行业没有一个能源科技规划,也没有完整的研发组织体系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在回答媒体问题时也指出,新能源技术更新非常快,若不加强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就只能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困境。
针对国内新能源应用市场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少委员认为高成本导致的高定价是主要原因,国内市场接受不了。全国工商联就针对光伏发电产业提出集体提案,建议尽快制定合理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提案指出,光伏发电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政策补贴,这就使得发电成本相对较高的光伏发电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因此,光伏企业期待固定电价、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等理性产业政策的出台,合理的电价政策补贴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6.“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当前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化节能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有重要作用。
据测算,我国每年节能潜力可达2.5亿吨标准煤,节能产业具有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虽然我国的节能成效每年都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单位CDP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日本万元GDP能耗为0.18吨标准煤/万元,而上海为1.18吨标准煤/万元,差距中显示出巨大的节能空间。
过去,我国节能管理采用的是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各级节能服务机构和企业节能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计划体制,越来越不适应节能管理的市场化趋势。节能产业在中国发展得非常缓慢,目前全国节能市场的规模仅为4~5亿元人民币,引导和促进节能机制面向市场过渡和转变成为当前我国节能领域最迫切的任务。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兴起了一种新的市场化节能机制EMC,由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与被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合同实施节能改造和管理。对节能公司而言,以分享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来获得利润并收回投资,相当于把埋在浪费中的利润“挖”出来;对客户而言,不需要投入一分钱就能获得节能服务,省钱又节能,且没有任何经营风险。
EMC在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节能管理和服务业已成为国际上方兴未艾的新产业。从1996年开始,我国尝试从国外引入了EMC,并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了示范项目,取得了一些节能效果。如上海市自2002年推广EMC以来,至今已累计综合节能300多万吨标准煤。国家出台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把推广EMC等市场节能新机制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措施。
7.按照EMC通行的运作模式,项目启动之初,由节能公司先期提供启动资金,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后期与客户利润分成、收回投资。然而,目前进入我国节能管理领域的多数是一些有技术缺资金的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产担保,很难从银行申请贷款,启动资金短缺成了我国EMC市场迅速壮大的“拦路虎”。
对多数人来说,EMC是新生事物,为开拓市场,节能公司往往和客户先定口头协议,工程运行1年见效以后,双方再签订正式合同,埋下了资金回收难的风险。但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诚信度差,一些客户在项目运行半年见效之后往往毁约,或是中止合作,或是提出购买设备,导致节能企业遭受巨大损失。江西优和公司董事长萧山说:“节能管理企业资金链本来就很紧张,一个项目投资回收延期,对企业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政府应该下力气管一管节能市场。”
目前,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企业一年节能至少达1万吨标准煤才可以获得200万元的补贴,但事实上大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这一目标,无法享受奖励补贴。江西优和公司董事长萧山说,公司做了10多个节能项目,就因为单个项目节能量达不到1万吨标准煤,从来就没有享受过政府奖励。政府应细化相关奖励规定,节能工作不能“抓大放小”。
8.作为目前技术最为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的新能源,风电近年来在我国实现了爆发式的发展,年均装机增速都在100%以上。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风电场238个,总吊装容量1217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排名世界第四。
“从电力供需形势和资源环境形势来看,风电的发展速度还称不上快。”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三预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将提升6个百分点,由此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会更加明显。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在全力保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慢反快,特别是对能源结构的优化明显提速。不仅仅是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也令世人瞩目。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明显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