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发展经济学整理的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随着教育职能的逐步演变,现代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它的作用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是培养劳动者道德价值观念的最主要手段。道德价值观念是劳动者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所谓道德价值观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标准;二是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三是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四是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
第二,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智力素质的最重要途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劳动力;二是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者的能力形态。
第三,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第四,教育对劳动者健康素质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1、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收入差距大含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大,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内部收入差距大。
2、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这是发展中国家区别与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标志。
3、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
4、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5、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宽;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即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它是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由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三个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以100分为总分,分数越低,则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越差。
人类发展指数HDI:该指数是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地位进行分析,它综合了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该指数试图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地位进行分析。
经济成长阶段的划分
罗斯托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1.传统社会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3.“起飞”阶段4.走向成熟阶段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
1、制定出一套有益于市场经济运作的制度结构,发展中国家缺乏的就是市场经济制度,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和结构阻碍经济发展。
2、制定一套能够使发展中国家的资产、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分配发生两型转变的机制和长远政策。
3、建立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和制度上的机制,帮助贫困人口得到各种服务和机会。
4、改善和提高贫困人口的保障体制,减弱贫困人口的对风险的脆弱性。
与物资资本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一下三个特征:
1、人力资本投资的连续性、动态性。2、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者与投资者的不完全一致性。3、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势
1、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2、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3、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4、用于安排国外移民入境的费用
试论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是辍学率很高;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知识失业和教育的“过度”发展;对策:1改革各级教育体制2调整教育投资方向3改变教育体制以外的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个人支出4发展中国家不能只重视正规教育,也应当以同等的甚至更大的注意力去发展非正规教育5实施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
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有以下四个特点:
1、发展中国家长期、有规律的失业和半失业要比工业国家的失业对劳动力的影响大得多。 2、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增长迅速,就业问题格外严重。 3、发展中国家中受过教育的人失业问题似乎更为严重知识失业4、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率高,并存在童工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不充分利用的情况表现在什么地方?
1、公开失业2、不充分就业3、表面上有职业但没有充分利用:(1)伪装的不充分就业(2)隐蔽性失业(3)提前退休4被损害的劳动者5不生产的劳动者
试述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的内容及其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上的政策含义。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的基本思想:
促使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虑。
使人们作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收入差异。
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呈反比。
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
该模型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含义在于:
1、发展中国家必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2、发展中国家应当重视对农业的开发和农村的综合建设问题;
3、消除由工资补贴等引起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在工资上的要素价格扭曲,理顺价格,使发展中中家的资源配置更为合理。
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
1、根据中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就业负担沉重的现实,中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必须首先采取断然措施,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
2、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一个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使城乡综合发展
4、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中小城镇,减少和缓解对大城市的冲击
5、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对同样岗位而言)
2、增加教育投资可以更好满足不同工作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经济结构变动(对不同岗位而言)能够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加快知识、技术、理念的传播,促进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有助于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3、教育还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也能推动经济发展包括预期寿命.传播文明.对妇女的教育(妇女对孩子影响大,增加工作机会,减少生育)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将来几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的情况下,满足我们现在需要的那种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活动的目标,又是取得经济发展的手段,它一方面强调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又强调经济发展的作用。
它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三点:(1)可持续发展鼓励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求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3)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上的可持续,也要求取得社会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生态持续是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是发展的条件,社会持续是发展的目的。
应当通过哪几种手段进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为什么经济手段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手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政管制手段、经济手段和自愿手段的有效组合实现对环境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目前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手段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大致说来可以包括税收手段、建立和实行收费制度、财政金融手段、建立责任制度等几类。此外,要使各种经济手段在治理环境中发挥作用,经济手段的使用必须建立在明晰的产权的基础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还建立了排污交易市场等比较灵活的方式来控制环境污染。
一般来说,利用经济手段比利用其他手段来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利用经济手段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率;2、利用经济手段可以提供持续的刺激,使污染减少到所规定的标准之下,并促进新的污染控制技术、低污染的生产工艺以及新的低污染、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产品的开发和利用;3、利用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染可以为政府提供管理上的便利和灵活;4、利用经济手段还可以为政府提供一定的收入,以便进一步支持有关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项目。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1、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育有限
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规模有限,地理上分散,没有形成一体化的金融网络。
3、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
4、由于正规的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需要,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一个与正规金融体系并行的非正规金融体系。
在肤浅的金融发展战略中,金融部门的发展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肤浅的金融发展战略指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系统施加的旨在鼓励而不是妨碍投资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其结果却影响了金融系统发展的情况. 肤浅的金融战略使流动性金融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长期不能增长或增长很慢。如果肤浅的金融发展战略持续较长时间使金融系统的实际规模下降,极大降低金融系统充当媒介,提供投资性贷款的能力。另外,肤浅的金融发展战略不但会使金融系统的实际规模缩小,也会因为投资资源的配置失当而阻碍收入与就业的增长。
实行深化发展战略要达到什么主要的目的?
深化的金融发展战略力图促进金融系统实际规模的增长,扩大金融系统提供投资性贷款的能力。深化的金融发展战略的目的主要有:⑴从国内经济中动员大量的储蓄,提高国民储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⑵使所有国内投资者方便地获得投资所需要的资金;⑶确保整个金融系统投资金配置的效率;⑷通过金融系统动员和分配资金,减少经济在动员储蓄、分配资金方面对财政手段、外国援助和通货膨胀方法的依赖。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⑴食品贡献,是指为城市产业工人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的人口提供粮食
⑵原料贡献,是指为诸如食品加工、烟草、纺织、制革等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
⑶市场贡献,是指农民通过购买工业部门生产的诸如化肥、农业机械等生产用品,以及日用消费品,为工业部门提供广阔的农村市场
⑷要素贡献,是指农民拥有的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通过各种方式向城市工业转移
⑸外汇贡献,是指通过以农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
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其落后的原因
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传统农业的技术非常落后。⑵.“贫穷但很有效率”,只是舒尔茨针对传统农业所做的著名论断。⑶.传统农民对市场及价格变化的反应是灵敏的。⑷.传统农业中每个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狭小,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稠密的亚洲国家更加如此。5.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落后和停滞是因为它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
简述改造农业的主要方法。
(1)生产要素技术化。技术要素存在于具体的生产要素之中,不能脱离其他生产要素而独立存在。只有这种全面的技术进步才能打破传统因素的束缚,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变。
(2)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的技术化,为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创造了条件。新生产要素的引入和投入量的增加,可以发挥要素技术化的外部效益。这样传统农业就无法摆脱外来因素的刺激,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变。
传统农业的转变,实质上就是建立在农业技术全面进步基础之上的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绿色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矮杆、高产、耐肥的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打开发和推广为特征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划时代的大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及诱致技术变革模式的适用性。
“绿色革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⑴. 新品种需要有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否则新品种的潜在增产能力就不能得到发挥
⑵. 新品种需要大量施用肥料,否则也发挥不了增产潜力
⑶. “绿色革命”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试着比较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异同,并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
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同时、全面地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平衡增长理论依据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和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不平衡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不是如何全面投资,而是如何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使投资用于最佳用途上。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用优先发展的产业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全部产业的发展。
局限性:这种理论过于看重产业之间的联系效应,忽视了各部门之间的互补性,低估了产业或部门间的不平衡增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两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来考虑增长问题,两者实际上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宜于采取不平衡增长战略;当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平衡增长战略又势在必行。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
联系中国实际,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的贫困,失业,环境污染和其他各类社会问题上:
1、城市贫困化。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加之发展战略向城市倾斜,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棚户区和贫民窟的数目急剧增加。
2、城市失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劳动力的供给已远远超过需求,造成城市地区极高的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
3、城市环境污染。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超前发展,交通拥挤、车辆和工业的污染排放,极大地增加了城市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