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北京卷)
一、选择题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 Na+ B. 二氧化碳 C. RNA D. 胰岛素
【答案】 B
【考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解答】A、Na+一般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A不符合题意;
B、CO2及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膜,B符合题意;
C、RNA为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及Na+进入神经细胞、K+排出神经细胞等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大多数离子进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此可见,葡萄糖、Na+等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B、小分子物质(如H2O、CO2、O2等)和脂溶性物质(如甘油、乙醇、苯等)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RNA一般不穿过细胞膜,但是RNA病毒可将RNA注入宿主细胞;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其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跨过膜的层数为0。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答案】 C
【考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的肝细胞有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可在细胞核中发生转录,A不符合题意;
B、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合成ATP,B不符合题意;
C、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有加工、分类和包装的作用,无合成作用,C符合题意;
D、溶酶体可降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哺乳动物的肝细胞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DNA分布在线粒体中,转录时要以DNA为模板,故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少部分还可发生在线粒体中;B、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和【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合成ATP,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ATP的合成,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并合成ATP,这一阶段也发生在线粒体中;C、分泌蛋白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然后转移到内质网中加工,在高尔基体中进行再加工、分类和包装,最后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外;高尔基体可合成纤维素,但对蛋白质无合成作用;D、溶酶体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和病毒。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
A. 需要ATP提供能量 B. DCIP被氧化 C. 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 会产生氧气
【答案】 D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解答】AC、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可吸收光能合成ATP,不需要提供ATP,有色素的参与,AC不符合题意;
B、光反应同时能产生【H】,将DCIP由蓝色还原为无色,B不符合题意;
D、在光反应过程中,H2O可产生O2 ,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光和色素可吸收光能,吸收的光能有两个作用:一是将ADP和Pi合成ATP;二是将H2O光解产生【H】和O2。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 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 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答案】 A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果酒果醋的制作,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制作果酒时,发酵液不超过发酵瓶的2/3,故A符合题意;
B、鉴定DNA时,DNA的粗提物可与二苯胺在沸水浴中呈现蓝色,B不符合题意;
C、用苏丹III鉴别花生中的脂肪颗粒,苏丹III与脂肪颗粒呈现橘黄色,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进行染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制作果酒时,发酵瓶中要流出1/3的空间,这部分中有开始有少量空气,酵母菌进行增殖,消耗掉空气中的O2 , 酵母菌开始进行酒精发酵;B、DNA的粗提物遇二苯胺呈现蓝色,DNA与甲基绿呈现绿色;C、鉴定脂肪可用苏丹III或苏丹IV鉴别,苏丹III与脂肪颗粒呈现橘黄色,与苏丹IV呈现红色;D、并非所有的细胞都有染色体,只有在分裂期才存在染色体,在成熟的植物细胞或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呈染色质形式存在,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杨红进行染色。
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 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 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 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答案】 D
【考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片段,切割下来的DNA片段数量及长度不同,由此推测,XhoI和SalI识别的序列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用限制酶切割下来的DNA片段可与同种限制酶切割的运载体重组,形成重组DNA,B不符合题意;
C、若限制酶在每个位点均切割,用XhoI切割,可形成长短不同的3个DNA片段,为电泳图中的②,用SalI进行切割,可形成长短不同的4个DNA片段,为电泳图中的①,C不符合题意;
D、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DNA双链上的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置切割相邻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的磷酸二酯键。限制酶作用的对象是DNA双链,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把DNA可切割成长度不同的DNA片段,进行电泳时,则会出现不同的条带。
二、非选择题
6.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
【答案】 (1)增殖;免疫(2)高于;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iPSC有与癌细胞表面相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没有相似的抗原;细胞(3)F;D;C;B(4)抑制或者治疗肿瘤增长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机体出现癌细胞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可监控并清除癌细胞。(2)①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免疫组小鼠的血清与iPSC的结合率达到77%,而空白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与iPSC的结合率仅有10%,故免疫组高于空白组。 ②抗原与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免疫组的小鼠注射了灭活的iPSC,可产生对应的抗体,血清中的抗体与iPSC的结合率达到77%,与DB7结合率达到82%,对iPSC和DB7的结合率相近,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DB7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③ 已免疫的小鼠对iPSC和DB7(一种癌细胞)的结合率相近,对正常细胞的结合率很低,说明iPSC有与DB7(癌细胞)表面相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没有相似的抗原。由材料可知:产生细胞免疫。(3)由题意可知:肿瘤变小,故④处为B ;①处注射后可引起肿瘤,而DB7可引起小鼠产生肿瘤,故①处注射F ,将③注射后使肿瘤变小,此免疫为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的为效应T细胞,故③处注射C,要使③处产生T细胞,则②处注射抗原D。(4)根据图示的原理,灭活的iPSC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肿瘤变小,故iPSC可能引起机体抑制或者治疗肿瘤细胞。
【分析】(1)人体有八大系统,只有免疫系统(隶属内分泌系统)可监控清除癌细胞(2)对照试验中,注意单一变量,免疫组中含iPSC的抗体,可结合iPSC,对iPSC结合率高,而空白组不含iPSC的抗体,对iPSC的结合率低;抗原和抗体是特异性结合的,血清中iPSC的抗体可结合DB7,意味着DB7和iPSC有相似的抗原;已免疫的机体可作用于肿瘤细胞,作用对象为细胞,则为细胞免疫(3)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效应T细胞(4)被iPSC免疫的机体可结合癌细胞,并使肿瘤变小,所以可将用于治疗癌症。
7.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________,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________来确定。
(2)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1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可将样本中的R1、r1、R2、r2、R3、r3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
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从扩增结果(下图)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________。(下有图)
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重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a.甲×乙,得到F1
b.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
c.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d.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3)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________。
(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