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儿网络大学
我国出口贸易现状、特点及低碳经济的影响
作 者:稻壳儿
学 校:稻壳儿网络大学
学 院:XXXXXXXXXX
专 业:XXXXXXXX
教 师:张三
XXXX年X月
我国出口贸易现状、特点及低碳经济的影响
一、引言
2003 年,英国能源白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此概念一经提出,迅速得到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致认同和积极推崇,并把低碳经济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低碳经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很多理论还在不断完善中,各国的低碳经济实践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概念的共识迄今还未形成。“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以实现较高的碳生产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1]。”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大国开始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运用,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在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步实施碳关税等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和计算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一旦发达国家开始实施以碳关税为主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为我国调整出口贸易发展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特点
其一,出口贸易总量增长迅速,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从 2003 年到 2012 年 10 十年间,我国出口贸易额由 4382 亿美元增长到 20488 亿美元,年平均增幅达 18.9%。2009 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在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相对缓慢,因此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3 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 254.7 亿美元,2008 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 2981.3 亿美元,6 年间增长了 11 倍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出现三连降,2009 年、2010 年和 2011 年分别为1956.9 亿美元、1815.1 亿美和 1551.4 亿美,但 2012 年又出现回升,对外贸易顺差额为 2311 亿美元。
其二,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较高。2003 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为 26.7%,2006 年高达 35.7%,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2010 年、2011 年和 2012 年分别为:27.5%、26.1%、24.9%,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所形成的长期惯性,我国经济依赖出口增长的趋势还将延续。目前,美国、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国的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都在 10%左右,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展国家和地区,也高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巴西等,中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长期同GDP 增长率脱节,经济存在严重的出口贸易依赖性,也由此引发许多的贸易争端和摩擦。
其三,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联合国的分类方法,工业制成品中的第 5 和第 7 大类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由 1980 年的 46.5%上升到 2010 年的 94.8%,2012 年达到 95.1%,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由 1980 年的 22%上升到 2011 年的 57%,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其完全的优化转型远未完成,因为我国大部分出口生产企业仍然处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例如 2010 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59.2%和 31.2%,但如果再进行细分,这些出口产品中大部分依然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马源(2013)的分析得出 2010 年我国出口欧盟的机电产品中,66%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 34%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总体来看,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次,产品附加值低和技术和知识含量较低,和发达国家出口的“高、精、尖”机械设备相比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以来料加工和装配贸易为主,主要生产和出口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技术等产品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依然以劳动力为比较优势,缺乏核心技术。
其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依然占据较大比重。目前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中的矿物燃料、润滑油等高排放、高耗能产品出口占据 30%左右,工业品制成品出口中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制品等均属于资源性和高污染产品,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机电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大部分依然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附加值产品。同时,自 2006 年以来,加工贸易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主要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方式为主,国内加工企业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进行组装后再出口,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却在加工过程中耗费大量能源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含量。
三、我国出口商品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计算
1. 数据说明
联合国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分类) 把商品分成 10大类(0-9),文章主要选取其中的第 3、5、6、7 共 4 类商品进行研究,这 4 类商品出口额合计近年来均占我国总出口额的 70%以上,所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出口商品金额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消耗量数据来源于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由于《中国统计年鉴》 与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上对商品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因此按照 SITC 分类对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上的商品分类进行了归并,这样才能应用其数据。自中国加入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但同时能源消耗也由 2000年的 14.55 亿吨标准煤上升到 2011 年的 34.80 亿吨标准煤,据《2013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回顾》 的数据显示,从 2009 年开始,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在能源消耗大幅上升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快速上升,由 2003 年的约35 亿吨上升到 2010 年的约 85 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因此,文章选取 2005 年和 2010 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为了剔除价格因素,使两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以 2005 年价格为不变价格对 2010年的出口额和工业产值进行了处理。
2. 计算我国出口商品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
目前计算商品能源消耗量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和直接消耗计算法。文章采用第二种方法,先计算 4 类商品的单位能耗(能源消耗强度),它等于各商品的能源消耗量除以其总产值,各出口商品的源消耗量就等于 4 类商品的出口金额乘以单位能耗。直接消耗法由于只计算了商品的直接能耗,而没有计算在生产该商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及辅助材料等所产生的间接能耗,因此会造成能耗量的低估,但是通过计算结果发现,即使在低估我国出口商品的能源消耗从而低估碳排放量的情况下,也不影响中国大部分出口商品属于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的结论。在估算我国碳排放量时,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计算基本公式,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我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
INCLUDEPICTURE \d "http://www.lunwenstudy.com/uploads/allimg/150312/5-150312141I2221.png" \* MERGEFORMATINET
其中,TCe表示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Cei表示出口商品所消耗的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Eei表示出口商品所消耗的第 i种能源总量,Fi表示第 i 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即一种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i 主要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并假设水电、核电等其它能源不产生碳排放,Ee表示出口商品总能耗,σi表示第 i 种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现有文献能查阅到的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有: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和国家科委气候变化项目组所公布的数据,参考王天凤(2012)[2]的做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使用的碳排放系数,计算结果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28、0.549、0.416。
3. 计算结果说明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我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较高。2005 年、2010 年我国 4 大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 1.3 亿吨 (约合 4.8 亿吨 CO2) 和 1.4 亿吨 (约合 5.1 亿吨 CO2),而同为出口大国的德国 2005 年和 2009 年整个制造业的 CO2排放量分别为 1.12 亿吨和 1.02 亿吨。第二,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在下降。
2005-2010 年我国 4 大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增长 7.9%,而同期的出口贸易增幅为 76.7%,碳排放量增幅远远小于出口贸易增幅得益于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 2005 年相比,2010 年 4 大类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 1.77、2.11、2.08、0.16,降幅分别为:34%、40%、35%、27%。
INCLUDEPICTURE \d "http://www.lunwenstudy.com/uploads/allimg/150312/5-150312141K6446.png" \* MERGEFORMATINET
四、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综合前面我国出口贸易现状特点和出口商品碳排放总量的计算结果来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性较强,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依然建立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逐步实施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如碳关税及非关税绿色贸易壁垒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将来美国和欧盟对进口产品全面征收碳关税,故我国产品出口量可能下滑 21%。但对不同的出口商品影响会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
第一,第 3 大类出口商品,即矿物燃料,润滑剂和有关原料。该类商品属于高排放高污染类商品,2005 年和 2010 年碳排放强度分别为 6.67、3.46,但由于出口额较小,其碳排放总量在 4 类商品中最小,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为 1175.99 万吨、763.67 万吨。受我国能源短缺的制约,国家对该类产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其出口额 5 年内仅上升了 20.08%,同时不断提高减排技术,碳排放强度 5 年内下降了 48.1%,因此第 3 大类产品出口受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较小。
第二,第 5 大类出口商品,即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此类商品碳排放量较高,其碳排放强度 2005 年和 2010 年分别为 5.31、3.20。2005 年和 2010 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 1898.71 万吨 、2317.14 万吨,两年均位于第 3 位,虽然该类商品的出口比重较小,但 5 年内的出口增长率却高达 102.3%,碳排放强度下降40%。因此,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加,第 5 大类产品出口将会受到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三,第 6 大类出口商品,即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这类商品 2005 年的碳排放强度仅次于矿物燃料等商品,其碳排放强度为 5.92,而 2010 年碳排放强度为 3.84,排名第一。2005 年、2010 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 7638.77 万吨和7914.37 万吨,占总排放量的比重分别为 50.1%和 49.1%,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此类商品 2005 年和 2010 年的出口比重分别为 16.9%和 15.8%,是我国的第三大出口商品,5 年内出口增长率为 59.4%,碳排放强度下降 35%。因此第 6 大类出口商品受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最大。
第四,第 7 类出口商品,即机械及运输设备。第 7 类商品2005 年、2010 年碳排放总量分别为 2117.71 万吨、2852.28 万吨,碳排放强度最低,分别为 0.60、0.44。虽然该类产品一般认为属于清洁生产,但由于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且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 2005 年、2010 年分别为46.2%、49.5%,5 年内出口增长率为 83.6%,远远大于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的 27%,所以碳排放总量在不断攀升,5 年内增长率为 34.7%。有学者对影响出口商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进行分析,王天凤(2012)[2]的研究表明,规模效应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高海燕(2011)[3]的研究表明,规模效应在机械制造业出口产品碳排放中所占比重为 70%以上。同时由于这类商品的中间投入品碳排放强度较高,包括间接排放的完全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