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实践的得与失内容摘要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两颗巨星之后最辉煌的明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写下了在数量上甚多的近首诗且其中不乏至今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还因为他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诗歌理论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们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他的诗歌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笔者首先从四个层面去论述白诗理论及其进步与贡献其次从两个层面去论述白诗理论及其矛盾与得失从而明晰白诗理论及其实践的得与失关键词白居易诗歌理论实践得与失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敢说直谏触怒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思想亦趋消沉后历任中州刺史中书舍人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官至秘书监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少年时代的自居易家境比较贫困因避战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得以接触社会了解民生疾苦担任谏官后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敢于同宦官权贵斗争因此受到排挤打击多次遭贬前期思想激进积极进取希望为唐室中兴干一番事业反映了兼济天下这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后期则因屡遭挫折政治热情消退思想较为消极转而走向独善其身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诗论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到陈子昂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讽谕诗以及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序洛诗读张籍古乐府寄唐生伤唐衢采诗官题浔阳楼策林策问等诗文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有为而作用诗歌来反映现实裨补时阙对推动当时的新乐府运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也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那么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进步与贡献何以去体现呢论理是纷繁多样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去探析一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进步与贡献白居易不仅留下近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具有进步意义一诗歌创作的缘起发于情深于思长于问天地间有粹灵气焉万类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盖是气凝为性发为志散为文粹胜灵者其文冲以恬灵胜粹者其文宣以秀粹灵均者其文蔚温雅渊疏朗丽刚检不扼达不放古淡而不鄙新奇而不怪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白居易强调外在的物质条件与主体的性意情志的统一即作家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他将此前的感物言志提高到了艺术哲学的地步白居易要求文学反映现实必须遵循直笔直歌其事的创作原则他在策林六十八议文章碑碣词赋中批评书事者罕闻于直笔褒美者多睹其虚辞的现象和元稹等一起创作新题乐府直接实录其事他认为新乐府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新乐府序他的新乐府秦中吟写的都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有许多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正因为其诗直歌其事指斥时政抨击黑暗因此遭到当权者的不满甚至切齿愤恨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诗歌理论是对古代儒家尚用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其诗歌创作和诗论中为民请命揭露现实黑暗的斗争精神则又是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原则的重要突破按照儒家诗教和毛诗序的精神批评时政必须主文而谲谏发乎情止乎礼义温厚平和限于封建统治者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过分激烈白居易摒弃了儒家文论中保守消极的内容发展了进步积极的内容与元九书说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白居易的这一思想以及其创作实践显然超出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论准则具有新的理论内容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是他对儒家诗论的重要发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诗歌本体之分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白居易所谓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即把作品的感情和思想内容比作根实把作品的艺术形式比作苗和花这种比喻反映了他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正确见解白居易认为情和义属于诗歌的内容方面言和声属于形式方面情是根是出发点义是落脚点系于意不系于文新乐府序这是他作为创作的思想指导主张去伪抑淫芟芜划秽黜华于枝叶反实于根源策林六十八白居易在理论上如此倡导在艺术实践中也身体力行他既努力做到其言直而切又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和答诗十首并序总之尽量要求自己能够使内容和形式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正由于他要求诗的内容要反映时与世所以为了配合内容的需要在文采形式上就提倡真切自然不雕琢粉饰以助于诗歌的讽谏作用白居易坚决反对用华美的辞采淹没诗歌的思想内容在诗的语言形式方面白居易积极主张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新乐府序目的是使诗取得广泛的社会效果为内容服务语言的浅切直白使他的诗歌大多通俗易懂老少皆喜读之他的诗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白居易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时候也把内容放在首位他对周衰秦兴直至唐兴一千年来的文学史作了概要的评述他将那些于时于世没有关系的诗文看得毫无价值不仅是嘲风雪弄花草的梁陈丽体就连多溺于山水偏放于田园的晋宋诗风他也多有微辞稂莠秕稗生于谷反害谷者也淫辞丽藻生于文反伤文者也故农者耘稂莠簸秕稗所以养谷也王者删淫辞削丽藻所以养文也策林六十八基于对内容和形式问题上的正确见解在作品的题材问题上白居易虽提倡作家要写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但绝没有陷入唯题材论的狭径他批判梁陈间嘲风雪弄花草的诗风但他并不反对写风花雪月田园山水之类的题材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从真善美统一的基点出发有主有次地说明了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文学的形式与内容及作家的主观与客观一系列的关系问题他的美学思想独具民族特色在我们的文艺美学理论中应受到应有的重视三诗歌之功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在文学功能上白居易强调诗歌要发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作用所谓救济人病要求诗歌反映民生疾苦使黎民百姓的痛苦让封建帝王有所了解和认识而裨补时阙则是要求诗歌能揭露社会政治的弊端引起最高统治者的注意进行必要的改革因此白居易提出诗歌要为时为事而作欲开雍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采诗官通过讽谕诗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作用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它突出地强调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要求文学创作必须为民请命积极干预现实为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为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白居易把自己写作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在这四类诗歌中他最看重的是讽谕诗因为它反映了国情民生符合儒家六义的传统表达了诗人的兼济之志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白居易首先大力提倡美刺兴比美刺即美善刺恶指诗的政治倾向而言属作品思想内容范畴白居易的美刺重在刺而不在美美也是为治理天下服务的他主张用诗歌褒贬时政美刺现实主要是为了发挥文学救济人病裨补时阂的作用他还积极主张恢复采诗制度通过古代诗歌的美刺内容来考察当时的政治理乱情况同时白居易要求讽喻诗的写作在于意激而言质即意见尖锐语言质朴他在说明自己诗的特点时说至于讽喻者意激而言质他认为讽喻诗所讽之意必须让读者明白深刻领会才能起到教诲作用收到良好效果意激而言质即把表现的强烈的看法用激切直露的语言表达出来发挥诗歌的直谏作用四对诗歌的评论六义的诗论标准在文学批评上白居易提出了六义的诗论标准与元九书说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如前所述六义的精神实质是美刺兴比白居易立足于诗歌为政教服务的宗旨坚持风雅反映现实的传统用六义的尺度来衡量评述历代的诗歌充满大胆的批判精神历代诗歌中他认为价值最高的是诗经除此以外他最推崇的是杜甫称赞杜贯串今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但同时又觉得杜甫这样的现实主义大家为时为事的诗作也不多亦不过三四十首流露出深深的感慨而对其他诗人他很不满意屈原归于怨思谢灵运多溺于山水而陶渊明则偏放于田园都有违风雅之道未免太偏激了对大诗人李白一方面赞扬其才华超群才矣奇矣人不逮矣另一方面又批评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至于六朝诗人则予以彻底否定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为此他痛诗道之崩坏忽忽愤发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忧心忡忡不遗余力地倡导新乐府运动并从理论上进行论述表现出关心国计民生江山社稷的强烈责任感对诗歌美刺兴比精神的执着追求二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矛盾与得失以下就与元九书及白居易的其他一些现实主义诗论中的矛盾与得失谈点肤浅的体会一为君与为民不能统一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曾说过他的写作目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诗人明确地把为君和为民放在一起诗人的这种观点与他的儒家正统思想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政治思想是复杂的历来的评论家早已指出他的思想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由于他的出身所受的教育社会地位以及生活实践儒家的正统观念在他思想中占了主要地位儒家思想有忠君尊王的面也有爱国爱民的面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消极独善的一面白居易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与元九书然而儒家思想毕竟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白居易既然接受了这种思想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关于诗歌理论的观点便不可能不是为君为统治者的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道家法家之流是一贯反对文学艺术的他们对文学艺术深恶痛绝恨不得毁灭得干干净净而儒家从它的祖师爷孔老夫子开始一直提倡文学因为文学可以兴观群怨兴具有审美功能指有感而发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人教育人观具有认识功能指认识社会人生群具有教育功能指通过艺术形象的教育感染以达到沟通团结的目的怨具有批评功能指有感而发反感而作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可以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序说到底就是文学可以为政治服务为统治者服务白居易当然不能摆脱这种影响他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育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育华声实义与无九书诗人很清楚诗歌的特征它具有感化作用能帮助统治阶级感化人心治理天下他还说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诗人认为诗歌只要之以六义纬之以五音就可以沟通统治者和人民的感情和关系就能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这样社会矛盾得到调和于是上下交相内外胥悦策材六十九统治者可以垂拱而理稳坐金銮殿了为了上下交和内外胥悦让统治者垂袖而治白居易不但提出为君而作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他积极建议组织采诗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做到废者修之阙者补之政有毫发之善下必知也教有锱铢之失上必闻也策材六十九不再使皇帝耳目闭塞被小人包围成为昏庸之君他在新乐府采诗官一诗里说得很深刻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队君耳难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白居易的忠君为君之心是十分明显的我们无须为他的现实主义诗论讳言不应该因为他写下那么多深刻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讽喻诗就只讲他为人民的面而恶视了或故意逃避了他为君的一面但是白居易毕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儒家正统思想中也有爱民的一面他不会忘记自己少年时期因家贫父亲早死而尝到的艰难生活的滋味他也不会忘记自己青年时期在颠沛流离中看到的人民的痛苦听到他们在重压下发出的呻吟他深切同情人民一心要为人民说话在为君为民而作中他强调的是为民他勇敢地喊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诗但伤民病痛不知时忌讳伤唐衢不畏权贵怒亦任亲朋讥寄唐生诗这样自觉地勇敢地愿做人民的歌喉唱出人民内心的痛苦称得上是中国诗史上的第一人在白居易看来为民与为君是能够统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诗歌既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服务就要真实地反映民间的疾苦人世的不平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弊端他认为只要写出了人民的心声深宫的皇帝就会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从而调整和改良政治措施减轻人民负担于是乎上下交和内外胥悦了诗人实在是太善良太天真了在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根本对立的时代在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国势衰落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中唐时期为君与为民这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怎么能够统一呢救济人病裨事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只是诗人主观上的良好愿望罢了诗人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写下了大量唯歌生民病的讽喻诗用那枝犀利辛辣的笔揭露社会的黑暗痛斥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用饱含同情的笔墨写下了人民的疾苦他讽刺的笔一直指向最高统治者皇帝他谴责唐宪宗的奢侈生活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隋提柳他痛骂那些官僚和将军的骄奢淫逸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他嘲讽卑劣的官吏置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暖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红线毯至于描写农民疾苦的诗就更多了杜陵叟观刈麦卖炭翁新丰折臂翁陵园妾上阳白发人等或为身负苛租杂税重压的农民发出沉重的叹息或为被宫庭使者抢劫一空的孤苦老人忧伤有的写出了人民对战争的怨恨有的唱出了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白白葬送青春美丽的妇女的悲歌正因为在现实中为君与为民不能统一这类诗当然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憎恨作者自己描述道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与元九书在伤唐衢之二中他又说自己的诗使得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于是他在皇帝面前失宠了在宦官与旧官僚的勾结打击下诗人在元和六年被左降为江州司马诗人心里也明白是自己的诗得罪了权贵者之故所以他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与元九书这是白居易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光荣他生活中遭受的这个重大挫折本身就雄辩地证明了他的为君为民而作是行不通的二内容与形式存在矛盾与元九书中有一段有趣的叙述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土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白居易丝毫没有自夸事实确是这样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一出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王公妾妇牛童马走雅俗共赏无不争相传讯他的许多诗作一千多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它们有极高的艺术性但是白居易又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与元九书为何会有这种奇怪的不统一的现象呢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一个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完美地统一的问题大凡一个优秀诗人他的诗能够得以流传不灭他一定是讲究诗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白居易也一样他比较注意诗的内容与形式他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又说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伟之以五盲言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他把诗歌写作过程比作植物成长过程根是感情苗是语言花是声韵果实是实义这个比喻十分恰切内容要靠形式表达出来诗的感情也要靠语言形式表达语言一定要音韵优美才能韵协而官顺言顺则声易入诗人的许多诗按照这样的要求写了成了不朽的佳作在内容与形式两者关系中他坚持把诗的内容放在第位要求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追求宫律高文字奇强调形式通俗语言浅易他说其辞质而轻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真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他提倡质朴通俗是为了让诗歌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诗人认为只要诗歌有政治意义和真实内容即使形式粗糙些也比那些华丽空虚形式精美的作品强这种观点在策材六十八中表达得很清楚稂莠秕稗生于谷反害谷者也淫辞丽藻生于文反伤文者也故农者耘稂莠簸秕稗所以养谷也王者删淫辞削丽藻所以养文也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碑诔有虚美愧辞者虽华虽丽禁而绝之诗人的观点有进步可取的一面特别是自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离风调相高稍趋浮响诗人所处的时代与大历十才子只隔几十年受大历十才子影响逃避现实趋向形式的诗风并未消失诗人提出尚质抑淫著诚去伪的观点是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的但是在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诗人又比较偏激了些他强调诗的思想内容的重要对艺术形式却显得不太重视他的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目的是唯歌生民病他满足篇篇无空文至于形式技巧则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只求能表达主张就可以了同样诗人带着这种比较偏激的标准去衡量自晋宋以来一直到杜甫的诗歌由于过分地强调内容他要求一切诗中都有讽喻于是像余霞散成绮这类清丽华美的佳句也因不知其所讽焉而被否定了甚至在他这条标准衡量下连李白杜甫的诗也不算什么了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此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今古覙缕格律尽仁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这个评价确乎有点过分了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对文与质有过精僻的论述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白居易却忽视了这一点他过分强调了质在一定程度上把质同文对立了起来凡是有质的都是好诗反之讲究文的都应去之当他要求诗为时为事而作时诗只是成了补察时政的手段他忘记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忘记了思想内容必须通过生动的形象自然地流露而不是直露生硬地说教从诗人的创作实践中也可看出这种观点妨碍了他的一些作品艺术质量的提高固然他的讽谕诗不少写得明快尖锐深刻动人而且由于他的质朴通俗对他诗歌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另方面由于诗人过分追求诗的政治讽刺内容把写诗当作他作谏官时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以上的辅助方法因而使他的一些讽谕诗太直太露缺少诗味有些概念化抽象化影响了艺术感染力也许这便是人们更爱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以及一些杂律诗的缘故吧白居易重质轻文的观点对晚唐现实主义诗人也起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直接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写了大量有份量的讽喻诗但大多数作品总使人觉得质多了些文少了些比较浅直难怪有人批评晚唐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之一杜荀鹤是诗三百首唯一联而已三百首诗仅一联佳句恐是夸张刻薄了一些但也反映了他们忽视了文采与技巧的一面不可否认白居易的诗论对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写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的诗风有力地影响了当代与后代的诗人使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应该看到他的诗论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一些缺陷与局限性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它的得失加以批判吸收这才是我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