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

105阅读 | 3收藏 | 1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1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2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3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4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5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6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7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8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9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10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11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12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13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14页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docx第1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凉心暖心 上传于:2024-07-09
稻壳儿网络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院(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年 月 日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和外部世界开展经济贸易交流的桥梁和中转站。21世纪初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加深,跨境投资规模开始迅速增长,区域内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这对于未来进一步拓展区域内各国在金融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基于国际金融话语权的视角,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深化金融合作需要探索一系列全新的发展思路。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拓展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中国与东盟国家2010-2012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927.76亿美元、3628.54亿美元、4000.93亿美元(商务部亚洲司),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东盟已经成为继欧盟、美国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表1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与欧盟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将呈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这为区域内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了区域内部贸易关系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跨境投资规模的急剧攀升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拓展金融合作提供了经济基础。在“走出去”战略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快速上升趋势。尽管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下降两成,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创下878亿美元的历史记录,成为2012年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表2是2012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其中2012年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量为61亿美元,存量达到282.38亿美元。数据表明,中国企业近年来加大了对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但也体现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中国企业对新加坡的投资存量几乎占到整个东盟地区投资存量的半壁江山,在印尼、缅甸等国的投资存量也相对较大,而对文莱、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投资存量则相对较少。这种情况表明中国企业未来在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规模仍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INCLUDEPICTURE \d "http://www.lunwenstudy.com/uploads/allimg/140604/5-140604132935Y3.png" \* MERGEFORMATINET    考察近代以来全球经济秩序变迁的规律,可以发现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是主权国家之间拓展金融合作的两大经济基础。例如,欧元区产生和发展的基石就是1993年1月1日建立的欧洲统一大市场,单一货币的出现使欧元区国家改善了金融竞争环境,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增加了金融市场透明度,欧元在今天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较高国际地位的货币。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受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未来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跨境直接投资规模将会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这对本区域内各主权国家之间全面开展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出口商品和企业投资正逐渐遍布整个东盟地区,这为我国金融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   从国际金融话语权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正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中国商业银行在东盟国家网点密度低且不均衡   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拓展国际金融业务是我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在欧美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十分突出,我国金融企业的投资重点当前主要局限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境外分行最多的中国银行为例,在东盟国家只有8家境外分行和子公司。截至2012年底,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亚洲(含港澳台)共有分行或子公司68家,而在东盟地区只有19家,仅占27.9%。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在东盟地区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和越南,达到11家;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柬埔寨的机构较少,只有8家;在文莱、老挝以及缅甸三国,均未设立境外网点或者子公司,即中国商业银行在东盟地区的机构网点布局仍然处于密度很低的状况,在东盟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布也很不均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贸易往来、跨境投资、国际结算等金融领域的全面合作必将进一步拓展和推进,中国商业银行当前在东南亚的布局现状显然无法满足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未来日益增长的跨境金融活动的需要。   INCLUDEPICTURE \d "http://www.lunwenstudy.com/uploads/allimg/140604/5-140604132949222.png" \* MERGEFORMATINET    从全球范围来看,东盟国家与欧盟和北美地区处于完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地缘上十分接近,拥有极为重要的经贸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就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国际金融领域竞相争夺的大市场,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东盟国家将会逐步成为中国金融企业走向海外的桥头堡。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大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商业银行无论是海外机构数量还是海外业务占比,均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境内数据有较大差距,全球布局还远远不能达到国际先进银行全球化资产布局、整体经营的要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东盟地区的网点布局目前仍不能有效覆盖所有东盟国家,依然处于对东盟国家金融市场初步进入的状态,对东盟各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挖掘和深入布局尚未真正开始,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中还不具备全面的国际金融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金融市场与货币结算体系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先后爆发金融债务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重要的发展契机,这也是我国金融企业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仍然是国际金融话语权缺失对于中国金融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运营的限制效应。主权国家法定货币的国际竞争力是衡量国际金融话语权的重要标志,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经济的逆境中呈现出稳步推进的局面,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RII(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持续上升,已跃升至0.87,较上一年增长了49.31%。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发展的同时,由于欧洲经济状况比美国更糟糕,使得美元再次成为最佳避险货币,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不难看出,中国与美国在货币国际化方面仍然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中的使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可以这样说,我国迄今为止尚未获得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标志的国际金融话语权。   从东盟国家所处的亚太地区情况来看,目前美国正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来全面阻止亚洲国家之间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与金融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建立以来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并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该区域内部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同金融市场,区域内部的货币结算体系依然处于缺失的状态,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银行间清算、配套金融服务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2年11月发布的《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东亚更大范围的经济一体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充分展现了东亚各国加速整合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坚定决心。但由于RCEP成员国之间缺乏政治互信,特别是成员间因历史认知、现实领土领海争议而造成的隔膜,近年来有增无减,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政治互信和民间观感。这些非经济因素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多种复杂的国际关系变量因素也使RCEP的建成远非一帆风顺。可以这样说,当前我国在东南亚地区仍然无法摆脱国际金融话语权缺失的现实制约,共同金融市场与货币结算体系缺失的现状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战略设计与制度创新的欠缺   现行的国际金融秩序基本上形成于二战后的全球经济重建时期,本质上属于西方发达经济体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化后来者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不会认同这一秩序的合理性,却又不得不与生俱来地身处这个既定的、不合理的现存秩序中。从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的现状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于欧美国家相继出现的金融债务危机不但缺乏果断的应急协调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为了西方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工具。在这一国际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因受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和阻挠而停滞不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合作战略设计的欠缺。东盟国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普遍出现了金融风险缺乏防范、金融包袱过重和金融监管急待重构的问题,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也长期面临着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金融法规建设滞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基于这些负面因素的限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融合作的顶层设计上很难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双方开展国际金融合作的长期战略目标仍然很不明确,在未来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进程中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制度创新方面来看,当前双方开展的金融合作模式基本上是沿袭西方国家二战后进行国际金融合作的方式,主要立足于主权国家之间金融合作的层面,涉及国际贸易结算、跨境投资、货币互换、风险防范、金融监管等传统金融领域。在资本市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投资、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等新兴金融领域的金融合作仍然缺乏有效的制度创新。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国际金融环境等与西方发达经济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未来很难照搬过去西方国家之间开展金融合作的模式。由于国际金融话语权的不对称,对于当前西方国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某些措施与做法,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现实中也很难照搬实施。可以这样说,如果缺乏金融合作的制度创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未来的金融合作将难以获得预期的合作成果,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构的进程中很难取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话语权,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很难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带来的干扰和冲击。   (四)来自本区域外部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与制约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显然能够为双方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但外部环境的干扰与制约却不容忽视。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低增长水平,发达国家原有的金融体系遭到冲击,相继陷入到不同程度的债务危机中。从最近几年的状况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需求依然疲软,世界经济复苏尚不具备新的增长点,因此经济低迷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的常态。欧美发达经济体为了刺激本国的经济复苏,相继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抬高发展中国家汇率,以外汇倾销的手段促进国内企业的出口。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屡屡动用各种经济政治手段制约和阻挠东亚地区出现的经济一体化趋势,中国与日本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因受到政治对立氛围的影响而难以正常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设想在当前的政治困境中更加难以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币结算体系和共同金融监管也尚未被提上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