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9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 内质网和核糖体 D. 溶酶体和核糖体
2. 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B.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C. 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D. 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3. 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 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 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 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 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4.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 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 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 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5. 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6.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80分)
29.(18分)
I.(10分)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
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2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2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吸收量/μmol · m-2 · s-1
叶绿素含量/mg · 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中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 ;步骤② 。
(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 (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 释放量计算。
II.(8分)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30.(15分)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根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 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 ,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 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 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 分解,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