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高三全国一卷二卷诗歌答案

301阅读 | 10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高三全国一卷二卷诗歌答案第1页
高三全国一卷二卷诗歌答案第2页
高三全国一卷二卷诗歌答案第3页
高三全国一卷二卷诗歌答案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佳期柔情 上传于:2024-05-27
(2019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4、C 命题点: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 解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并非“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15、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命题点: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令人玩味不已。 参考资料 1.“向来”二句:山谷《以椰子茶瓶寄德孺》:“往时万里物,今在篱落间。”此用其句式。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2.晚:晚照或晚气。 3.“此中”句:陶渊明《 HYPERLINK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5%AE%E9%85%92/9132710"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2%98%E8%AE%B8%E9%81%93%E5%AE%81%E7%94%BB/_blank" 饮酒》:“此中有真意。 ” [1]  白话译文 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 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 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 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3]  作品鉴赏 “满眼长江水, 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 [6]  名家点评 东南大学教授、美学家孔寿山《中国题画诗大观》:诗人从大处着眼,略去细小景物,写晚秋的高山危石,野水远岚,展示这幅名画的气势和艺术境界。尾联颇有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境。  (2019年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4. D    命题点: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我平生就不随便接受人家的恩惠”,这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即符合“道义”并无“受恩必报”之意。 15.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命题点: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解析: 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而间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参考资料 要做好这道试题,首先要读懂诗歌。首先我们看诗歌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投”是“投赠”之意,裴侍郎是诗歌投赠的对象,他当时曾任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到长沙去担任刺史的官职,题目仍以“裴侍郎”称呼他。可见,这首诗就是作者写给长沙刺史的一首干谒诗。 写给裴侍郎的诗歌一共有两首,这首写于秋天,第二首写于冬天,题目是《冬末投长沙裴侍郎》。原诗是“欲露尘中事,其如不易言。家山一离别,草树匝春暄。吹梦风天角,啼愁雪岳猿。伫思心觉满,何以远门轩”。 这里要提到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题材--“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就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这种风气的出现与科举制度的实行密不可分。自隋朝实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来,历代无数文人士子便在这条路上艰辛跋涉前行。唐代此风尤盛。这是因为,科举是一般文人士子致仕的主要途径,而“进士”又是当时社会最崇尚的科目,所谓“位极人臣,不由进士,终不为美”。所以由科举之路踏上仕途,是唐代读书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行卷是唐代科举的一个特有的衍生物,由于唐代科举考试的试卷是不糊名的,这就给行卷带来了可能,所以唐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并不一定由考生在考场中的试卷的优劣而定,而与考生的诗名以及得到位高权重者的赏识和推荐关系密切。有的时候甚至在试前就已决定。”能不能得到位高权重者的赏识,对于能否考中起到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士子们在投递行卷方面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就不足为奇。 这里不得不提到诗人杜荀鹤和他生活的晚唐时代。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是晚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一个关心人民的儒者,有远大的志向。他唯愿有朝一日通过“蟾宫折桂”而有所作为。作为一个外乡人,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进入长安城,成就科举。在二十几年的科举生涯中,他尝尽了辛酸,写下了众多的干谒诗。在晚唐科举腐败的大背景下,要想中得一第尤为不易,杜荀鹤在科场中蹭蹬之久,求功名之心切也是晚唐诗人中少有的,他是晚唐少有的一位醉心于科场,与科举结下了不解之缘的诗人。 杜荀鹤想借自己的诗名得到权贵的赏识,当然也只能不断地写诗投递,以期遇到知音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