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分部工程
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重点公路沪蓉西连接线恩施至利川高速公路XL1合同段招标文件和补遗书规定的内容、工程数量、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
2、现场实际考察资料。
3、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招标文件规定,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我单位多年来参加路基、桥梁施工所积累的经验和目前可投入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和人员。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质量验收标准。
2、依据本合同段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组织各专业队伍,编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3、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合理安排工期,周密组织劳动力,采取有效方法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安全、优质工程。
4、实施“项目法管理”的原则,按ISO9002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现场实行规范管理,标准化作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和湖北省环保局对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有关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二、工程概况
沪蓉国道主干线是我国规划的主骨架网“五纵七横”中的“一横”,湖北省恩施至利川高速公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项目也是湖北省高等级公路网规划的“五纵三横一环”中的“一横”,是鄂西地区必不可缺的重要运输要道,它的建成,将会使湖北全省基本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京珠和沪蓉两条国道主干线为主轴,连接湖北“大三角”经济区和周遍省会城市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网结构,成为鄂西经济发展的轴线。
本合同路线起点(K0+000)为恩施市舞阳坝办事处核桃村,与恩鹤公路连接,终点桩号为K7+366.699,终点与209国道相连接,设平交口,路线全长7.367公里。M7.5浆砌片石挡土墙为一个分部工程。
二、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一级;
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整体式路基宽:20米;
中央分隔带:1.0米;最大纵坡:5%;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特大桥设计洪水频率:1/300;其它构造物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
地震基本烈度:六度(按七度设防)
三、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本合同段位于恩施盆地,属构造侵蚀溶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区,地面高程多在400-600米。山体相对高差一般30-100米左右。山脉走向、地形地貌受区域构造线及地层岩性控制,大体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
路线所经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天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
本工程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5.5℃,夏季7~8月的平均气温25.8℃(恩施)~23.3℃(利川),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5.0℃(恩施)~1.7℃(利川),极端最高气温41.0℃(恩施)~35.4℃(利川),极端最低气温-5.2℃(恩施)~-15.4℃(利川),无霜期约234天。本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一般为Ⅵ度
K3+504.5~K3+527.5挡土墙为倾斜式路肩挡土墙,全长23米,M7.5浆砌片石126.4立方米,采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砼,发电机供电。
三、人员安排
现场负责人一人,负责全面生产;现场技术人员二人,负责施工技术,保证两班作业;专职安全员一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技工10人,普工35人。
现场施工主要人员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备注
1
王琛
质量总监
2
夏靖
施工队长
3
王磊生
技术员
4
李雪娇
技术员
5
伍贤浩
安全员
四、施工机械
现施工机械已进场,施工条件已经具备,机械设备详见下表:
K3+504.5~K3+527.5挡土墙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
机械名称
机械数量
型号
1
强制式搅拌机
1
2
拌和机
1
JS500
3
装载机
1
ZL50
4
挖掘机
1
PC-200
五、材料进场情况与保管措
施工所用材料已进驻施工现场,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分别与华新水泥厂、连珠水泥厂签定合同,项目部库房均采用上盖下垫确保水泥、钢筋等原材料技术等级。钢筋厂家为鄂钢,厂家自配货车运输。石渣、碎石等原材料产地均为恩施石料场,分别存储在项目部附近石料场分类堆放,并设表示牌专人管理。
材料名称
规格
运输
保管
来源及产地
材料进场情况
水泥
P032.5
自卸车
自建仓库
华新水泥厂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随时进场,满足施工需要。
片石
装载机
石料堆放场
恩施
货源充足满足施工需求。
机制砂
自卸车
石料堆放场
恩施
货源充足满足施工需求。
六、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搭建小型临时工棚,储备水泥,采用下垫上盖;进行场地硬化,堆放机制砂及其它小型工具,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区隔离堆放,并进行标识;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合混凝土,现场准备台秤,按施工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的重量,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利用全站仪放出挡土墙中心线,确定挡土墙位置。施工前先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皮、腐植土全部挖除。挡土墙基槽(坑)底整平夯实,在砌筑挡土墙前,对基础底面的地基土(岩)进行承载力检测,当达不到设计值时,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直到达到设计值,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七、施工方案
1、 基础处理
挡土墙基坑采用换填石灰碎石土处理,对基础底面的地基进行承载力检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基础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基底按照设计纵坡。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砌筑墙身。
2、墙身施工
采用座浆法分层砌筑,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筑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较大的片石使用于下层且大面朝下,砌筑时选取形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片石,尖锐突出部分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砌筑过程中要注意选用较大、较平整的石块为外露面,石块使用时应洒水湿润,若表面有泥土、水锈应先冲洗干净。下层砌及角隅石不能偏小,砂浆要饱满,石缝以砂浆和小碎石充填,片石不能竖立使用,石料挤浆要符合要求,不能无砂浆,宽度要一致,不能有假缝,各段水平砌缝一致。砌筑中的三角缝不得大于20mm;各工作缝相互错开。若石块松动或砌缝开裂,要将石块提起,将垫层砂浆与砌缝砂浆清扫干净,然后将石块重铺砌在新砂浆上。在砂浆凝固前将外露缝勾好,勾缝深度不小于20mm,若不能及时勾缝,则将砌缝砂浆刮深20mm为以后勾缝做准备。所有缝隙均应填满砂浆。
3、排水措施
应在墙前地面以上设置一排泄水孔。墙较高时,可在墙上部加设泄水孔。泄水孔采用(110硬塑料管,孔眼间距2~3米,上下排泄水孔错开设置。最低泄水孔的底部应高出地面30厘米,进水口处应设置土工布。
4、沉降缝与伸缩缝的设置
为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身开裂,需按墙高和地基性质的变异,设置沉降缝,同时,为了减少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化作用而产生裂缝,需设置伸缩缝。挡土墙的沉降缝和伸缩缝设置在一起,每隔10~15m设置一道,缝宽2~3cm,自墙顶做至基底,缝内宜用沥青麻絮、沥青竹绒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
5、材料要求
(1)石料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尽量采用较大的石料砌筑,块石应大致方正,其厚度不小于15cm,宽度和长度相应为厚度的1.5~2.0倍和1.5~3.0倍,石料质地强韧、密实,无风化剥落、裂纹和结构缺陷,表面清洁无污染。 (2)砂浆使用强制式拌和机现场拌和,材料使用中(粗)砂,过筛后机拌3~5min后使用。砂浆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稠度;在拌和3~5h使用完毕;运输过程或存贮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砂浆,砌筑前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3)施工现场不得堆放不合格材料,废弃的材料及时清理出场。
6、勾缝及养生 勾缝一律采用凹缝,勾缝采用的砂浆强度M7.5,砌体勾缝嵌入砌缝20mm深,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每砌好一段,待浆砌砂浆初凝后,用湿草帘覆盖定时洒水养护,覆盖养生7~14d。养护期间避免外力碰撞、振动或承重。七、质量控制标准 (1)原材料检验 材料进场前,要提供片石、砂、水泥,样品报送监理、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场,材料进场后要经监理现场检验合格才能使用。 (2)砌筑砂浆要按实验室提供配合比搅拌采用搅拌机拌和,按要求做好试块,送实验室检测。 (3)边沟检测 边沟砌石完成一段后,要按边沟检测评定标准进行线位、高程、平整度、断面尺寸、铺砌厚度等按要求检测评定,不符合要求,坚决返工。总之施工过程中,坚决保证质量,精益求精。
(4)技术规范
浆砌片石基础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偏位
25
基底
高程
土质
±50
平面尺寸
±50
石质
±50,±200
顶面高程
±30
浆砌片石挡土墙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mm)
平面位置
50
顶面高程
±20
表面平整度
片石30,块石20
断面尺寸
不小于设计值
竖直度或坡度
0.5%H
底面高程
±50
注:H为砌体高度。
八、质量控制点
质量管理点要由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制,制定奖惩制度,检查制度,具体管理点如下:
1、原材料试验:水泥、碎石、砂、水。
2、地基承载力检测控制。
3、施工中配合比的控制。
4、沉降缝的布置及质量控制。
5、结构尺寸和标高的控制。
九、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措施:
(1)施工中严格控制填筑材料的粒径、材料质量、合理选配性能良好的施工设备、采用最佳的组合方式、规范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2)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项目分解及目标管理,对加筋挡土墙施工设置QC攻关小组,科学指导施工。
(3)严格落实测量双检,执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设置组织保证、工作保证及制度保证等三种保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