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英国的武力面前,清王朝的权威倒下了,成为碎片;与文明世界隔绝的野蛮和密封被侵犯了,而开放则达成了。”“开放达成”是通过签订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个个都毫不顾脸面地奔过去,贪婪地抢夺最珍贵的物品。”布立赛在《1860:圆明园大劫难》中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材料中“保护中国的文明”的做法是 ( )
A.开展洋务运动 B.实行维新变法
C.提倡新文化运动 D.发动辛亥革命
4.1900年10月11日,议和大臣李鸿章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始与西方列强谈判。李鸿章此行的背景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两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副对联反映了 ( )
A.金田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B.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C.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 D.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完成
6.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其原因是 (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7.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两个不同领域的变革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一个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这两个“变革”分别是 ( )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某校要举办纪念五四运动的图片展览,哪一幅图片不能入选 ( )
A.游行示威 B.英雄归来 C.商人罢市 D.抗日救国
9.右面是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的主要革命活动,其背景是 ( )
1924年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
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
1927年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北伐战争开始
D.革命根据地创建
10.在这次被称为“生死攸关之转折点”的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甩掉了共产国际的“拐杖”,开始独立自主地走中国道路,无比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 (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B.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直接导致东北的沦陷
12.20世纪上半叶,革命先辈们转战大江南北,为红色中国的建成不断添砖加瓦。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之旅”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陕西延安的是 ( )
A.革命的转折—挽救了党和红军
B.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13.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政治协商会议 B.西安事变 C.北平和谈 D.重庆谈判
1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此后民间争相效仿。这说明当时 ( )
A.人人享有充分自由 B.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C.实现社会民主平等 D.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15.艺术作品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下列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C.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D.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陷入深渊】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三大丧权辱国条约依次是什么?(8分)
【前赴后继】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义和团将斗争矛头指向什么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民主义提出的意义。(4分)
【民族解放】
材料三
(3)中共一大的召开有什么标志性意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结果如何?(6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陈老师制作的近代中日战争导学案的一部分
近代中日战争比较表
名称
A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年
1931—1945年
爆发标志
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B
重大战役
或事件
C
淞沪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D
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中国战败
中国胜利
(1)请将表中A、B、C、D处所缺内容填充完整。(8分)
材料二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冲向日军“吉野号”,壮烈殉国。
材料三 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肩部中弹仍誓不后退,继续指挥,终至殉国。他牺牲前写下抗战家书:“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2)邓世昌和张自忠的英勇壮举传承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
材料四 1939年和1940年日军在华兵力
——数据来源:《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四,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结论?(4分)
材料五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4)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从近代史上中日两次战争一败一胜结果产生的原因中得到的启示。(2分)
18.(17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同历史时期诞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积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红船精神】
材料一 “红船精神”昭示我们“船载千钧、掌舵一人”,不忘初心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
——摘编自《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新”体现在哪里。(6分)
【井冈山精神】
材料二 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摘编自《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
【长征精神】
材料三 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人民群众自发地起来做革命队伍的“靠山”,积极支援和协助红军作战,不少民众还参加了红军队伍。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御敌长城,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
——摘编自《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3)材料三图片所示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根据材料三,概括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的原因。(5分)
【延安精神】
材料四 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是延安的党员干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政治本色。
——摘编自《延安精神是值得永远弘扬的革命精神》
(4)根据材料四,概括延安精神的内涵。综上所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非选择题
16.(1)
(2)
(3)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