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形势与政策答案

114阅读 | 4收藏 | 1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1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2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3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4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5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6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7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8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9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10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11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12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13页
形势与政策答案第1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北柠陌寒 上传于:2024-06-11
必答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完成和推进的历史伟业是什么?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作为当代大学生,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90年来完成和推进的历史伟业,集中体现为三件大事: (一)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废除了各项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二)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三)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再加几句关于“当代大学生你最大的期待……”我写的是“最大的期待是祖国统一、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具体来说就是希望台湾回归、黄岩岛事件顺利解决、神九成功归来、经济继续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你认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国支柱性产业的原因是什么? (1)、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2)、在当前众多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的形势下,中国就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决定》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选答题 1、当前国际局势的最新变化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机遇和挑战?(P44) 2012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2012年以及过去的2011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1已经走过大半,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简单地从几个大国来看: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1、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 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2、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许多不确定风险 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但震后重建可能会给日本带来一丝转机。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不乐观。 IMF《全球金融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仍在复苏,但全球金融体系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同时,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逐渐改善,但要取得更大进展则需化解主要银行系统的遗留问题。然而,巨大的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发达国家面临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挑战。事实证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对金融危机冲击有更强的抵抗力,但其金融体系依然脆弱,并面临着遭受巨额资本流入冲击的风险。 3、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中美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朝鲜与韩国依然对“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闹得不可开交,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 第二,中东地区的情况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由于巴基斯坦坚决拒绝美军跨过巴阿边界围剿藏匿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组织,而美国扶植的卡尔扎伊政府又十分脆弱,所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规模也迟迟难以决定。伊朗核危机在经过一系列外交折中之后仍然处于僵持阶段。 第三,2011年非洲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苏丹于2011年1月8日就南部苏丹是否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投,南北双方尊重公投结果,和平分手,结果还不错,没有带来大规模冲突。再看利比亚,卡扎菲与反对派双方你争我夺,北约组织对其进行军事打击,施行空袭,对人民在成了巨大伤害,不断有人员伤亡。 第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1号,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使塔利班武装分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无疑是全球打击恐怖分子上重要的一笔和胜利。但恐怖主义泛滥依然像乌云一样给世界压力,《人民网》5月2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篇注明是知名媒体评论员写作的文章,题目是“HYPERLINK "https://www.zxproxy.com/browse.php?u=4f46614350daQnY4aXEyOWxvVERocFRJaXBUa3lZekFpb0Y1d292OVVEdjhrQVFIbEFtVjVCUDVicVQxZg%3D%3D&b=6" \t "_blank"拉登被埋葬在春天里,但美国反恐战争仍在严冬”,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 最后,中国周边很不安定:首先表现在与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因南海争端分歧扩大,越南菲律宾不断扩充军备,进而耀武扬威,但最近似乎有缓和之势;其次,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一度紧张,但因为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此事似乎暂时搁置;最后是中印间领土争端,印度通过进口先进装备不断提升其军事力量,与中国形成对抗。而我国一直本着和平对话解决问题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交涉,争取不直接与其产生军事冲突,一方面大力提升我国军事防御能力,东风21-D、歼-20、航母等先进军事武器不断亮相,以震慑其他国家。 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通;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 挑战:第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必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 (局势:经济全球化) 2、简述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P110) 海权,即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在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略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中国海权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个彼此割裂、存在先后顺序的过程。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军事国防角度,中国如何加强海洋经略都应该纳入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并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国海权的发展不会走历史上海洋霸权国家建设全球性海军力量的老路,这自然决定了海权力量建设和投入的有限性,从而避免了美苏争夺包括海洋霸权在内的世界霸权、进而导致国家综合国力衰微的历史教训。 在安全方面: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各种军事报道和军事评论中常会提到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美国用事实告诉世界: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所以海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以及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什么影响?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表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发达国家对部分高新技术贸易设限影响了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 白皮书称,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对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有着较大的进口需求。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却仍然坚持旧有思维,对向中国出口高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导致其相关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自这些国家的进口,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平衡。 “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白皮书强调,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 根据白皮书,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中国目前在工业制成品加工组装环节具有较大优势,是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欧盟等是最主要的终端消费市场。由于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由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转移到中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来对美、欧的顺差也转移到中国。 “其结果是,目前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主要存在于中美贸易、中欧贸易之间,而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等工业中间品主要生产国则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白皮书强调。中国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需要大量进口初级产品,因此与一些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货物贸易呈现逆差。正是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和地位不同,所以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着大量顺差,而服务贸易则长期逆差。 白皮书称,中国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定逆差。中国货物贸易在1990年以前多数年份都是逆差。1990年以后,随着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增强,出口增长速度超过进口,中国的货物贸易由总体逆差转变为总体顺差。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并持续4年大幅攀升。2008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981亿美元历史高点,此后逐渐收窄。2009年和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分别为1957亿美元和181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下降34.4%和7.2%。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在全球贸易差额(顺差或逆差)最大的9个国家中,中国的这两个比值并不处在偏高水平。 白皮书指出,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过程中,由于分工的细化和规模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由跨国公司主导,是基于价值链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或加工贸易。 白皮书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顺差过快增长。货物贸易顺差自2009年以来持续减少,顺差与进出口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自2008年起逐渐下降,对外贸易正在趋于平衡。 4、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以下一些原因: 1、中东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以西方国家想尽一切办法在某些国家扶持反政府武装,制造各种战乱; 2、中东有些国家从属于美国等西方派,成为美国等西方派在中东的办事机构,这与中东大多数不与美国合作的国家战略目标不符; 3、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比较之后,所以国家凝聚力不够强、安保措施不够完善 1、地缘原因。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欧亚大陆中段,是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要道,如丝绸之路。 2、宗教原因。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现在又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交界处,三大宗教历史恩怨很难说清楚。 3、资源原因。战略资源——石油丰富,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锚商品,大国必争之地。 4、内部原因。历史上伊斯兰国家曾建立过几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一战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瓦解,中东伊斯兰国家内部不和,给了大国利用的机会。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正在战乱当中,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其实这些地方的政局矛盾一直都存在。只是在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26岁大学毕业生布瓦吉吉,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沿街售卖蔬菜,结果货物被警察收走了,失去希望的布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