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伴随着你 上传于:2024-08-30
1改善民生与收入分配复旦大学社科部顾钰民摘要改善民生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能够生活得幸福和有尊严收入分配是改善民生的源头改善民生实际上是研究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政策问题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在一起的按劳分配制度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这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体系客观上会使社会范围的收入差距拉大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体系难以自动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改善民生的主体是政府主要途径是再分配政策更多地关注直接增加居民收入是政府再分配政策的重点关键词改善民生收入分配再分配政策党的十七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P37这是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深化认识的重要成果也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P15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如何才能把改善民生的问题真正落在实处对于实现社会建设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改善民生本质上是收入分配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显示了我们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即从注重财富生产转向更加注重财富分配改善民生本质上是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是处理和协调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主要途径改善民生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在本质上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相互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收入分配是改善民生的源头协调利益关系是改善民生的途径改善民生是要实现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人们从事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都与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关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和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和谐的经济关系使整个社会能够具有充分的动力和活力最终实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要实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除了注重科学技术这一要素之外还必须处理和协调好人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收入分配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要理论来源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就清晰地显示了这样的理论发展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把财富的生产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他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财富生产的效率认为经济学研究最主要的任务是如何增加社会财富这样的认识与他所处的发展阶段相联系到了李嘉图所处的发展阶段在财富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对财富如何进行分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利益分配关系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财富分配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李嘉图把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转向了收入分配他认为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是财富分配问题其实质是怎样处理好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理顺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保证经济的顺利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问题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的发展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是经济发展解决的主要2问题是如何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财富迅速增长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收入怎样进行分配才能在社会中构建一个和谐的经济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由于收入分配中差距悬殊的矛盾十分突出就使社会矛盾集中地表现为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关注的重点也转变为经济增长后的收入分配问题这种状况也符合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发展阶段能够进行分配的财富不多人们追求的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社会范围的收入差距也不大改善民生的问题还没有提高到大家都关注的程度但是现在已经实现了基本小康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使人们能够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面对社会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我们把改善民生的问题提高到了社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说明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发展观念也随着认识的深化而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只是体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处理和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改善民生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要解决好大多数人的问题少数人的问题不能成为民生二是改善民生不只是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要使人民群众生活得幸福和有尊严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两方面是对民生问题的基本定位也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但是改善民生目标的实现要靠制度来保证其中最重要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不是一句空话改善民生的实现要靠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收入最主要是通过分配途径获得的从这一意义上说研究改善民生的问题就集中到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研究收入分配一是研究收入分配制度二是研究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制度由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具体由所有制性质决定有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就有与之相联系的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人们所说的收入分配是所有制的反面就是反映了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在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我们只能坚持这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是不能选择的能够选择的只是所有制结构在所有制结构既定的条件下不存在选择分配制度的问题这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收入分配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政府可以根据社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者要达到的某个方面的目标及时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分配政策具有比较强的灵活性也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好问题收入分配政策与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对社会收入分配共同发挥作用并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成为协调社会收入分配的两个主要手段也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保证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是解决收入分配的两种不同途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作用于微观领域的收入分配具体是指初次分配制度要解决的是企业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分配政策主要作用于宏观领域的收入分配具体是指收入的再分配要解决的主要是社会范围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民生问题从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看宏观领域的再分配对于实现公平改善民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由政府掌握的资源和财富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提高的趋势政府通过对这部分资源和财富的再分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初次分配后形成的收入分配状况实现政府希望的目标政府的再分配具有以下两大功能一是政府的再分配是覆盖整个社会的至少是一个社会群体所以再分配能够解决整个社会或某一群体的突出问题二是政府的再分配既能够解决整个社会的长远问题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问题也能够解决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如某些特殊群体的问题以企业为主体的初次分配不具有这两大功能从改善民生具有的性质和特征来看与社会范围的再分配与政府行为具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重点的一个原因所在社会建设的主体是政府收入再分配的主体也是政府政府有能力也有责任解决好社会公平和3改善民生的问题改善民生与收入分配的内在联系要求我们既需要在初次分配制度上不断加以完善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更需要在再分配政策上更加注重公平关注改善民生问题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外的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改善民生的问题如某一段时间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等但这些因素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只是一些枝节性的问题不是根本性的制度和政策这些因素不能从根本上影响改善民生也不是长远性的因素改善民生的着力点要放在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上二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和体制难以自动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难以自动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结果也不能保证改善民生的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建设改善民生必须着力推进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起成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讨论改善民生问题当然不能脱离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因为今天改善民生的问题是在这两个制度环境下形成的也必须在坚持这两个制度的条件下解决好改善民生的问题从基本经济制度来看虽然公有制居主体地位但公有制经济范围并不涵盖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成为主要的经济成分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提高的趋势与此相联系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中的比重也呈现下降趋势其他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变化在客观上会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成为一种趋势这是改善民生有必要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被提出来的深层次原因从收入分配制度看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方式构成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联系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保证按生产要素分配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在一起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构成内容之一这一收入分配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但是必须看到在这一分配制度下也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如在社会范围内出现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分化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性因为在现有的分配制度下按劳分配只能覆盖社会分配领域的一部分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都不在按劳分配制度下取得收入而是在按要素分配的制度下得到收入不同的分配方式有不同的分配规律也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分配结果因而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一定会造成贫富差距拉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只要掌握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就能够凭借所有权从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相应的收入这种收入是非劳动收入是直接从占的要素财产中得到的收入对生产要素占有上的差别就一定会形成收入分配上的差别由此产生的收入分配上的差别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按生产要素这一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只要符合法律的规范谁占有更多的生产要素谁就能够在收入分配中得到更多的利益这既符合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的要求也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是难以实现改善民生和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在现实条件下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的按劳分配也不是马克思当年设想的按劳分配这一结合使按劳分配描明显地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特征按劳分配已经不是简单地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支付报酬而是经过企业竞争市场确认等环节才能形成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很多场合劳动报酬并不直接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挂钩劳动报酬除了与付出劳动量的多少相联系还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关4当企业因经营活动发生问题出现亏损破产时劳动者即使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难以取得相应的报酬这就是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按劳分配体现出的最大特点毫无疑问按劳分配本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从体制因素看市场经济体制是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运行利益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实现市场经济规律成为支配经济活动和收入分配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市场竞争取得收入竞争能力的大小与收入的多少直接相联系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企业和个人就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利益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和个人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当然也就不可能在市场活动中得到自身的利益市场经济只承认竞争的权威不承认别的什么权威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必须接受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在实现共同富裕问题上是失灵的也难以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必须要有其他的力量来纠正市场失灵通过非市场途径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为实现这一任务在政策导向上的体现就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一政策也是与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原则相一致的是对拉大收入差距的分配制度市场体制的确认和在政策上的鼓励由此形成了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竞争体制鼓励先富政策的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体系必须看到这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体系是主导我国收入分配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只有对这一分配体系进行深入地分析才能找出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随着这一分配体系的不断完善在较好地解决了效率问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公平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改善民生作为实现公平的重点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实践中认识到必须从收入分配体系层面上去认识改善民生问题才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根本才能为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做出准确的定位和提供有效的对策现阶段产生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民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体系但我们又必须在这一分配体系下来解决好民生问题这就需要有一种超越这一分配体系的力量来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这一力量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政策从整个社会范围看收入分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微观领域的收入分配这一领域的分配主要由分配制度体制决定分配的主体是企业二是宏观领域的收入分配这一领域的分配主要由分配政策决定分配的主体是政府所以收入分配最终是由企业分配和政府分配两方面来实现的当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体制难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那么就要靠政府的再分配途径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和改善民生的问题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政府的再分配在解决整个社会分配矛盾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超越现有分配制度的规范和市场体制的局限按照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政府的意愿通过分配政策来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在一程度上改变原来的收入分配格局达到缩小收入差距和改善民生的目标这是我们对改善民生问题思考的基本定位和总体思路三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是改善民生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的落脚点放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具体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的三个途径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三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三个途径分别从不同的领域来实现增加居民的收入其中第一个途径通过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来实现增加居民收入具体表现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增加居民收入的比重降低政府收入的比重使国民收入中的更大份额能够形成居民的收入第二个途径把低收入群体作为政府再分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他们实行特5殊的收入分配政策通过转移支付等渠道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较大的增长第三个途径通过企业微观领域分配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者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降低资本收入所占的比重实现增加居民收入在增加居民收入的三条途径中前两条途径是通过宏观领域的分配政策调整来实现的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分配行为第三条途径是通过微观领域的分配结构调整来实现的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分配行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本质上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企业不会把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它的主要目标同时企业也没有能力解决好社会问题作为社会问题主要靠政府来解决而政府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依靠再分配途径这是在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选择政府作为改善民生的主体是因为只有政府能够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今天讲改善民生就其内涵来说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能够享有更高水平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只有政府有能力做好这两件事情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在政府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支出在整个政府支出中占居最大比重没有政府的支撑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二是增加居民收入实现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改善民生具有基础条件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有多个途径也可以通过初次分配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看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来增加居民的收入更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更重要的是只有政府才能够解决好整个社会的民生问题从政府自身的责任来说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要解决的就是宏观领域的问题社会问题离开了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内容政府的职能也无从体现改善民生问题始终与政府联系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够成为改善民生的主体政府作为改善民生的主体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再分配政策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大致上是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再分配政策把政府掌握的资源直接转变为居民的收入例如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使政府掌握的资源转变为居民的收入另一类是通过再分配政策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间接增加居民的收入例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好基本的民生问题这两类再分配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好民生问题但在一定的时期里改善民生的实际效果有所不同从直接增加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看它的效果比较直接对改善民生具有显性的效果而且增加的这部分收入由人民群众直接支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从间接增加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看虽然这对改善民生具有长期性根本性但对于改善民生的当前效果却比较隐性因为这部分再分配不能形成居民的现实收入也不是由居民直接支配并不能做到居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善民生在实际效果上就没有直接增加居民收入的再分配那么显著政府需要对这两类再分配政策进行综合考虑既不能只考虑改善民生的长远建设而忽视当前直接增加居民的收入也不能为了增加当前的直接收入而不去解决好改善民生的根本性建设从总体上看当前政府再分配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直接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已成为一个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扭转这种状况的有效办法是通过再分配政策直接增加居民收入这样的再分配政策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基础性的条件我们要在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直接增加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政策使再分配政策具有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直接降低居民税赋的途径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虽然不是表现为直接增加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政策但同样可以有效地达到改善民生的目标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6参考文献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一改善民生的本质是收入分配问题改善民生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要解决好大多数的问题民生不是少数的人的问题二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的问题要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有尊严或者说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我们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显示了对经济发展的观念转变从注重财富生产转向更加注重财富分配斯密研究的重点在于财富的生产研究分工怎样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李嘉图研究的重点是分配怎样处理好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前20多年我们的重点是放在经济发展上关注的是生产增长的问题近10年我们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后的分配问题这是因为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化悬殊问题主要出在收入分配上改善民生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但这一愿望的实现要靠制度来保证这一制度就是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如果我们的愿望不能很好地实现那么就要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找原因所以离开了收入分配来谈改善民生那只是坐而论道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当然也不能真正地实现改善民生的愿望二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不能保证改善民生目标的实现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收入分配不能自动地保证改善民生目标的实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收入分配制度实际上是由所有制决定的收入分配是所有制的反面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一定有什么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所以收入分配制度是不能选择的能够选择的只是所有制在所有制经过既定的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也是既定的不是可以随便选择的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按劳分配只能覆盖社会分配领域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社会成员都不是在按劳分配的制度下取得收入的而是在按要素分配的制度下取得收入的这样的收入分配制度一定会造成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化悬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化悬殊是分配制度的必然结果谁占有更多的生产要素谁就一定能够在收入分配中占有更多的利益这就是经济规律从这一意义上说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化悬殊也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按劳分配这一制度来说也已经不是马克思当年所说的按劳分配而是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按劳分配这样的按劳分配会体现出市场经济的许多特征这些特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三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的再分配政策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微观利用的初次分配二是宏观领域的再次分配前者分配的主体是企业后者分配的主体是政府因而收入分配状况就是靠企业和7政府或者说利益分配问题是靠企业和政府来解决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决策和经营活动当然也就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收入分配行为政府能够决定的只是由财政支付工资的社会群体这只是一小部分改善社会的收入分配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主要是靠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政府再分配政策的重点是在于更多地直接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这对于改善民生具有最直接的由于而不应该把再分配的重点放在提供公共物品上这里说的只是再分配的重点并不反对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做更多的贡献或者政府可以通过直接降低人民群众的税赋的途径来增加可支配收入这同样可以有效地达到改善民生的愿望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