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中论文论文题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班级级行政管理学号姓名日期年月论文题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摘要无论是从认识事物到进行实践还是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人类社会从产生到发展无疑都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关键词实践认识事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文一实践活动的简述一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的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二认识和理论简述一认识是对实践的反应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在他们作出这个判断之后如果他们对于团结救国也是真实的的话那末他们就能够进一步作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阶段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重复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活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活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总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毛泽东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三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第一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革命我们国家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我们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时期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产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二将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理论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当历史进入千年世纪之交党在实践基础上对自身发展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对于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在年提出以后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江泽民在年七一讲话对这个理论进行全面的阐述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十六大给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依据科学内涵基本要素传脉关系精神实质体现途径历史地位等问题都得到比较充分的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治党治国的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继续和深入是面向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还有其他一些思想这些重要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国家在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结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不断遇到问题同时也不断解决问题面对生产建设中的难题我们曾试图照搬他国的发展经验解决自身问题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发展需要自己分析遇到问题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特殊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将以不断的反映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而向前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实践与认识辩证统一的客观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客观事物同时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提高生产力不断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实践水平参考文献1作者名旷永青论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载于教育与职业理论版年第期2作者名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六节列宁全集第卷3作者名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第页中国教育报年月日第版